疾的成语(共139个)
犬马之疾
成语解释:谦称自己的疾病。
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值余有犬马之疾,不能究其精详。”
河鱼腹疾
成语解释:指腹泻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
含蓼问疾
成语解释: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
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:“吾何忍弃去。”裴松之注引晋・习凿齿曰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?”
吊死问疾
成语解释:吊祭死者,慰问病人。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。
成语出处:汉・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又私自送往迎来,吊死问疾,养孤长幼在其中。”
疾风扫秋叶
成语解释:比喻力量强大、行动迅速,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。
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晋孝武帝太元七年》:“以吾出晋,校其强弱之势,犹疾风之扫秋叶。”
畅叫扬疾
成语解释:指大吵大闹。“暢叫”即“唱叫”,吵闹之意。“扬疾”犹嚷唧,亦吵闹之意。
成语出处:元・杨暹《刘行首》第四折:“可笑愚痴,不辨个高低,畅叫扬疾。”
疾言倨色
成语解释: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同“疾言遽色”。
成语出处:《醒世恒言・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“[二弟]稍不率教,辄跪于家庙之前,痛自督责,说自已德行不足,不能化诲……直待兄弟号泣请罪,方才起身。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。”
眼疾手快
成语解释:形容做事机警敏捷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,如之奈何?”
高材疾足
成语解释:高材:才能高;疾足:迈步快。
形容人才能出众,行事敏捷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
沉疴宿疾
成语解释:疴:病;宿:长久的。
指重病和老病。也比喻积久而成,为害甚大的社会弊端。成语出处:清・秋谨《精卫石》第五回:“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;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。”
疾如风,徐如林
成语解释:疾:迅速;徐:舒缓,缓慢。
行动迅速时像风一样快,行动减慢时像树林一样齐整。多用以形容军队步调一致,行动统一。苦言药,甘言疾
成语解释:古时谚语。逆耳的话如同苦口的良药,动听的话如同害人的病毒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语有之矣,貌言华也,至言实也,苦言药也,甘言疾也。
泉石膏肓,烟霞痼疾
成语解释:膏肓:病情严重;痼疾:久治不愈的病。
形容爱好山水林泉,烟雾云霞,已经成为难以改变的癖好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田游岩传》:臣所谓泉石膏肓,烟霞固疾者。
伯牛之疾
成语解释:伯牛:人名,春秋鲁国人,孔子弟子。
伯牛不幸生了癞疮,那里是不治之症。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伯牛有疾,子问之,自牖执其其手曰:‘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,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。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