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的成语(共51个)
割须弃袍
成语解释: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。操闻之,即扯旗角包颈而逃。”
割股之心
成语解释:割股:割下自己的大腿肉。
为了治好病人,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。原是封建阶级所宣扬的一种愚孝行为。后泛指医家全心全意为病人诊治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四回:“医家有割股之心。”
寸心如割
成语解释:寸心:区区之心;割:切。
一颗心好像被刀割一样。形容内心痛苦不堪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8卷:“到房中寸心如割,和衣倒在床上,翻来覆去,延捱到四更尽了,越想越恼,心头火按捺不住。”
擢筋割骨
成语解释:犹言擢筋剥肤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上知府王龙图书》:“自近岁以来,蜀人不知有勤恤之,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,而不免于刑罚。”
割地称臣
成语解释:割让土地,臣服于对方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・游酆都胡母迪吟诗》:“若放我南归,愿为金邦细作,饶幸一朝得志,必当主持和议,使南朝割地称臣。”
操刀不割
成语解释:操:操持,拿着。
手里拿着刀而不割东西。比喻做事不及时,坐失良机。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・汉纪・文帝六年》:操刀不割。
割襟之盟
成语解释:割襟:指腹为婚时,各自割下衣襟,彼此珍藏作为信物。
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。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刑法志・二・户婚》:“诸男女议婚,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,禁之。”
割剥元元
成语解释:割剥:残害,掠夺;元元:老百姓。
指掠夺人民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匈奴传》:“割剥百姓,以奉寇仇。”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・檄州郡文》:割剥元元,残贤害良。
割爱见遗
成语解释:割:割舍;爱:自己喜爱的;遗:赠送。
将自己喜爱的东西送给别人。割骨疗亲
成语解释:股:大腿。
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。割席绝交
成语解释:把席子割成两半,不与对方并坐,有断绝往来的意思。表示朋友间因志趣不同,令人不屑与之为友,以致感情破裂,互不往来。比喻和朋友断绝交情。
割席分坐:席:坐席。
把席割断,分开坐。比喻朋友绝交。
管宁割席:管宁:人名;席:坐卧用的编织物。
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,中止交往。成语出处:语出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德行》:“管宁、华歆共园中锄菜,见地有片金,管挥锄与瓦石不异,华捉而掷去之。又尝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如故,歆废书出看。宁割席分坐曰:『子非吾友也。』”后用以比喻和朋友绝交。《幼学琼林.卷二.朋友宾主类》:“管宁割席拒华歆,谓非同志之人。《三国演义.第六六回》:「宁自此鄙歆之为人,遂割席分坐,不复与之为友。”也作“割席”、“割席绝交”。
割袍断义
成语解释:袍,衣服的前襟。全句是说割断朋友间的情义。比喻朋友绝交,从此不再往来。
成语出处:后汉书王涣传:“当职割断,不避豪右。”三国志魏志刘晔传:“割断私情。”
划粥割齑
成语解释:把粥划成若干块,咸菜切成碎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