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的成语(共175个)
大干物议
成语解释:干:冒犯;物议:众人的议论。
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9回:“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,那是大干物议的。”
载戢干戈
成语解释:载戢:装运收藏;干戈:古代的两种武器,引申为战争。
将武器收藏起来。指不再诉诸武力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颂・时迈》:“载戢干戈,载櫜弓矢。”
轻动干戈
成语解释:轻:轻率;干戈:古代兵器。
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7回:“我徒弟纵有手段,决不能轻动干戈。”
推干就湿
成语解释:同“推燥居湿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徐田臣《杀狗记・孙荣奠墓》:“三年乳哺恩爱深,推干就湿多劳顿。”
烈火干柴
成语解释:比喻男女欢情很深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,你贪我爱,各自有心,竟自勾搭上了。”
非意相干
成语解释:非意:意料之外;干:冒犯。
意外的无故冒犯。成语出处:晋・王隐《晋书・卫玠传》:“玠尝以人有不及,可以情恕;非意相干,可以理遣,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。”
沽名干誉
成语解释:犹沽名钓誉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鸣凤记・驿里相逢》:“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,岂是沽名干誉。”
焦唇干肺
成语解释:谓忧心如焚,肺为之枯干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顺民》:“三年苦身劳力,焦唇干肺,内亲群臣,下养百姓,以来其心。”
寝苫枕干
成语解释:谓古时父母被人所杀,子女卧草枕盾,表示时刻不忘报仇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子夏问于孔子曰:‘居父母之仇如之何?’孔子曰:‘寝苫枕干不仕,弗与共天下也。”
搜岩采干
成语解释: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段承根传》:“剖蚌求珠,搜岩采干。野无投纶,朝盈逸翰。”
枝干相持
成语解释:比喻相互扶持。同“枝叶相持”。
成语出处:三国魏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暨乎战国,诸姬微矣……至于王赧,降为庶人,犹枝干相持,得居虚位。”
干净利索
成语解释:快速彻底,不拖泥带水。
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:“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,干净利索,标致好看。”
瓮尽杯干
成语解释:原指酒已喝尽。比喻钱已用完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陈秀才那时已弄得瓮尽杯干,只得收了心,在家读书。”
干燥无味
成语解释:味:滋味,趣味。
干巴巴的毫无趣味。成语出处:艾芜《文学手册・怎样获得文学的工具》:“这首歌,前头三句都是平铺直叙,显得干燥无味,一加尾后一句,便格外明快生动起来。”
油干灯草尽
成语解释:比喻很快就要死亡。
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〈萍踪寄语初集〉弁言》:“中国有句俗语叫做‘油干灯草尽’,资本主义进展到了第三期,它的渐渐地崩溃,在目前‘油’虽还未‘干’,‘灯草’虽还未‘尽’,但这样下去,是朝着‘油干灯草尽’的路线走去,这是很显然的趋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