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的成语(共211个)
步步为营
成语解释:步:古时五尺为步;步步:表示距离近;营:军事营垒。
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。比喻行动谨慎;防备严密。现常用来比喻行动、做事谨慎;稳扎稳打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1回:“可激劝士卒,拔寨前进,步步为营,诱渊来战而擒之。”
昂首阔步
成语解释:昂:仰;抬头;阔步:大踏步向前走。
抬起头;大步走向前;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。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。成语出处:李大钊《青春》:“惟有昂首阔步,独往独来,何待他人之援手。”
步履维艰
成语解释:步履:行走;维:文言句首中助词;无实义;艰:困难。
行走十分困难。也作“步履艰难”。成语出处:清・刘坤一《奏疏》:“臣自上年秋间,时患腰痛,两腿无力,步履维艰。”
寸步不离
成语解释:寸步:极短的距离。
一步也不离开。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;感情很融洽。②指距离很近;不离前后左右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离。”
寸步难行
成语解释:寸步:寸步之路;形容距离非常短。
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;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。②亦形容陷入窘境;无力摆脱。也作“寸步难移”、“寸步不移”。成语出处:元・白仁甫《东墙记》:“听了他凄凉惨切,好教我寸步难行。”
五十步笑百步
成语解释: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。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,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?”
安步当车
成语解释:安:安详从容;不慌不忙。
步:步行;当:代替。
不慌不忙地步行;权当是乘车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。”
百步穿杨
成语解释:百步:一百步以外;杨:指杨树的叶子。
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。形容射箭技巧娴熟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周本纪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者也。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而百中之。左右观者数千人,皆曰善射。”
独步一时
成语解释:独步:独一无二。
形容当代独一无二;无与伦比。成语出处:《宣和画谱・郭熙》第11卷:“论者谓熙独步一时,虽年老落笔益壮,如随其年貌焉。”
步人后尘
成语解释:步:踏;踩;后尘: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。
踩着人家脚印走。比喻追随;沿袭别人。成语出处:清・梁章钜《归田琐记・北东园日记诗》:“某当竭尽绵力,以步诸君子后尘,断不肯置身事外也。”
十步九回头
成语解释:走十步,回头看九次。形容恋恋不舍。比喻犹豫不定。
成语出处:元・高明《琵琶记・伯喈夫妻分别》:“他那里,漫凝眸,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。”
不敢越雷池一步
成语解释:越:跨过;雷池:湖名,在安徽省望江县南。
原指不要越过雷池。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。成语出处:晋・庾亮《报温峤书》:“吾忧西陲过于历阳,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。”
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
成语解释:佛家语,比喻道行、造诣虽深,仍需修炼提高。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,但不能满足,还要进一步努力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答陈同甫书》:“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,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。”
有理走遍天下,无理寸步难行
成语解释: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,无理到哪儿都不行。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。
高视阔步
成语解释: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。形容气概不凡。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。
成语出处:汉魏 刘桢《隋书・卢思道传》:“俄而抵掌扬眉,高视阔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