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的成语(共211个)
步线行针
成语解释:比喻周密布置。
成语出处:元・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,步线行针待哄谁?又不是不精细,又不是不伶俐。”
寸步难移
成语解释:见“寸步难行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想当年在小舟中,寸步难移。”
步调一致
成语解释:步调: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。
比喻进行某种活动;采取同一步骤;同一方式。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整顿党的作风》:“在这种种方面,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,防止宗派主义倾向,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,步调一致的目的,以利战斗。”
寸步不让
成语解释: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。形容丝毫不肯让步、妥协。
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》:“盖西国政治之基础,在于民权,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,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,以自利天下。
寿陵失步
成语解释:《庄子 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
”后以“寿陵失步”比喻仿效不成,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
步履蹒跚
成语解释:蹒跚: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。
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,歪歪倒倒的样了。成语出处:宋・龚熙正《释常谈・步履蹒跚》:“患脚谓之步履蹒跚。”
步态蹒跚
成语解释:走路摇摆、缓慢的姿态。
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
成语解释:芳草:香草,比喻美德。
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香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
紧行无好步
成语解释: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。比喻过于仓促,事情就做不好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4回:“禁曰:‘紧行无好步,当缓图之。’庞德不知于禁之意,只懊悔不已。”
远行无急步
成语解释: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。比喻完成重大任务,不能急躁。
成语出处:《后西游记》第十回:“远行无急步。此去灵山,路程遥远,老师忙也不在一时。”
终身让路,不枉百步
成语解释:枉:白白地,冤枉。
一辈子给人让路,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。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朱敬则传》:“敬则兄仁轨……尝诲子弟曰:‘终身让路,不枉百步;终身让畔,不失一段。’”
百步无轻担
成语解释:担:负担。
走长路,再轻的东西都会很重。比喻任重道远。成语出处:明・张景《飞丸记・交投设械》:“早起跑到日头晏,方知百步无轻担。”
竿头一步
成语解释:比喻更进一步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南海康先生传》:“勇猛精进,竿头一步。”
才高七步
成语解释:形容才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文帝(曹丕)尝令东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;箕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
寸步千里
成语解释:寸步:指距离非常短。
虽然相距只有寸步,却如同千里之隔。比喻相见非常困难。成语出处:唐・卢照邻《狱中学骚体》:“寸步千里兮相闻,思公子兮日将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