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的成语(共191个)
视险若夷
成语解释:见“视险如夷”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吴质《与文帝书》:“虽云幽深,视险若夷。”
视若儿戏
成语解释:见“视同儿戏”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曩者霸上,棘门军,若儿戏耳,其将固可袭而虏也。”
视如陌路
成语解释:见“视若路人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11回:“当今之世,面交者多,饮酒宴乐,情若同胞,利害相关,视如陌路。”
视民如伤
成语解释: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。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公元年》:“臣闻国之兴也,视民如伤,是其福也。”
视人如伤
成语解释:见“视民如伤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杨炯《为梓州官属祭郪县文》:“居传其政,爱人如子;山则有梁,镇兹一方;君宏其道,视人如伤。”
视死若归
成语解释: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不怕牺牲生命。同“视死如归”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“故战日有期,视死若归。”
坐视成败
成语解释:见“坐观成败”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敦传》:“臣备位宰辅,与国存亡……岂忍坐视成败,以亏圣美。”
视死如生
成语解释: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。形容不怕死。同“视死若生”。
成语出处:汉・晁错《守边劝农疏》:“故能使其众蒙矢石,赴汤火,视死如生。”
视同秦越
成语解释:先秦时秦越两国,一在西北,一在东南,相去极远。后因称疏远隔膜、互不相关为“视同秦越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陈汝元《金莲记・赐环》:“激切忠怀一生凭谁说,怎忍得视同秦越。”
骇人视听
成语解释: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。
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王劭传》:“或文词鄙野,或不轨不物,骇人视听,大为有识所嗤鄙。”
视死若生
成语解释: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。形容不怕死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秋水》:“白刃交于前,视死若生者,烈士之勇也。”
视日如年
成语解释:谓时间虽短,但却感到过得很长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方孝孺《与郑叔度书》之七:“自发义乌信,引领西跂,视日如年,今两月矣。”
视财如命
成语解释:形容人的吝啬,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。
成语出处:清・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四回:“若辈视财如命,团团作富家儿,几见有能识大义的?”
视同拱璧
成语解释:看作两手合抱的璧玉。比喻十分珍贵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4回:“求着他一副对子,一把扇子,那就视同拱璧,也不管他的字好歹。”
视为寇仇
成语解释:视:看待;寇仇:仇敌。
像仇人一样看待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