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的成语(共191个)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
成语解释: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知北游》:“终日视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收视反听
成语解释:不视不听。指不为外物所惊扰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陆机《文赋》:“其始也,皆收视反听,耽思傍讯。”
混淆视听
成语解释: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;使人产生错觉;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,来忧乱阵容,混淆视听。”
一视同仁
成语解释:视:看待;仁:仁爱。
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。比喻平等待人;不分厚薄亲疏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狼贪虎视
成语解释:象狼一样贪婪,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。比喻野心很大。
成语出处:清・洪昇《长生殿・陷关》:“狼贪虎视威风大,镇渔阳兵雄将多。待长驱直把淆函破,奏凯日齐声唱歌。”
鹰视狼顾
成语解释:形容目光锐利,为人狠戾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一回:“司马懿鹰视狼顾,不可付以兵权;久必为国家大祸。”
鹰视狼步
成语解释:象鹰那样看东西,象狼那样走路。形容为人阴险狠毒。
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夫越王为人,长颈鸟喙,鹰视狼步,可以共患难,而不可共处乐。”
禽息鸟视
成语解释:比喻生活优裕而对社会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虚荷上位,而忝重禄,禽息鸟视,终于白首。此徒圈牢之养物,非臣之所志也。”
鹰扬虎视
成语解释:象鹰那样飞翔,如虎一般雄视。形容十分威武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大明》:“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。”《周易・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三国魏・应璩《与侍郎曹长思书》:“王肃以宿德显授,何曾以后进见拔,皆鹰扬虎视,有万里之望。”
鹰瞵鹗视
成语解释:鹗:鱼鹰。
形容用威猛凶狠的目光盯视着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沉攸之传》:“劲志驾日,接冲拔距,鹰瞵鹗视。”
鹰视虎步
成语解释:见“鹰视狼步”。
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阖闾内传》:“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,专功杀之性,不可亲也。”
鹰瞵虎视
成语解释: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。形容心怀不善,伺机攫取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论私德》二:“俄罗斯政府,以鹰瞵虎视之势,震慑五陆,而其人民称罪恶之府,黑暗无复天日,(日本人有《露西亚亡国论》,穷形尽相。)亦生计沈窘之影响也。”
视同陌路
成语解释:见“视若路人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20回:“他今有病,便视同陌路,此岂稍有人心者耶?”
视同路人
成语解释:路人:过路人,指素不相识的人。
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。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。目不忍视
成语解释:眼睛不忍看视。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七卷:“钦宗听罢,不好回言,只是暗暗泪落,目不忍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