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的成语(共191个)
眈眈虎视
成语解释:眈眈:注视的样子。
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张仲武传》:“渔阳突骑,燕歌壮气。赳赳元戎,眈眈虎视。”
虎视耽耽
成语解释: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
成语出处:《易・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目不斜视
成语解释: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
自视甚高
成语解释:把自己看得很高(多指身分,学识等)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6回:“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,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,便不相强。”
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
成语解释: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同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知北游》:“终日视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目不忍视,耳不忍闻
成语解释:不忍心看,不忍心听。形容情景十分凄惨。
成语出处: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乙部:“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,累一月描写之,当无人不恻动其心,哀矜涕泗,目不忍视,耳不忍闻矣。”
视而弗见,听而弗闻
成语解释:视:看。
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,听到了当作没听见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鬼神之为德其咸乎,视之而弗见,听之而弗闻。”
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
成语解释:莫逆:彼此情投意合,非常相好。
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,无所违逆于心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:“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:‘孰能以无为首,以生为脊,以死为尻,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,吾与之友矣。’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
惟力是视
成语解释:谓竭尽己力而为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除君之恶,惟力是视。”
越瘠秦视
成语解释:瘠:瘦。
看待他人的得失,就像秦国人看待越国人的肥瘦一样。比喻痛痒与己无关。成语出处:清・张永铨《海啸行》:“嗟哉闾里遭颠连,越瘠秦视人胡然。”
仁同一视
成语解释:犹言一视同仁。
成语出处:《元典章・诏令一・成宗立皇太子诏》:“於戏!庆衍无疆,既正名于国,本仁同一视,尚均福于黎元。”
自视不明
成语解释:自视: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;不明:看不清楚。
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・道经》第24章:“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”
视人犹芥
成语解释:芥:小草。
把别人看得像小草一样微不足道。形容高傲自大,瞧不起别人。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刺骄》:“器满意得,视人犹芥。”
熟视不睹
成语解释:熟视:细看;睹:看见。
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。也指看到某种现象,但不关心,只当没有看见。成语出处:晋・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
瞠目而视
成语解释:瞠目:瞪大眼睛。
瞪大眼睛看着。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夷坚丁志》:“西边房门又开,一妇人衫裙俱青,抱婴儿以出,亦瞠目而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