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污的成语

污的成语(共41个)

  • 同流合

    tóng liú hé wū

    成语解释:思想、言行与恶劣的风气、污浊的世道相合。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。流:流俗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。”

  • 藏垢纳

    cáng gòu nà wū

    成语解释:垢、污:肮脏的东西;纳:容纳。
   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。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;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。也作“藏污纳垢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
  • 言秽语

    wū yán huì yǔ

    成语解释: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。

    成语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30回:“污言秽语嘲骂不说,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,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。”

  • 贪官

    tān guān wū lì

    成语解释:贪赃枉法的官吏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四折:“一应贪官污吏,准许先斩后闻。”

  • 腐化

    tān wū fǔ huà

    成语解释:利用职权;非法地取得财物;过着糜烂的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恩来选集・上卷・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》:“一切高傲的出头的空谈的恶习,以至贪污腐化的生活,必须克服与排除。”

  • 含垢纳

    hán gòu nà wū

    成语解释:垢、污:脏垢;污秽。
    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。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。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;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;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国君含垢。’”

  • 狼藉

    zāng wū láng jí

    成语解释:指贪污受贿,行为不检,名声败坏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武帝纪》:“长吏多阿附贵戚,赃污狼藉。”

  • 泥浊水

    wū ní zhuó shuǐ

    成语解释:肮脏的泥;浑浊的水。比喻一切落后;腐朽和反动的东西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植《七哀诗》:“君若清路尘,妾若浊水泥,浮沉各异势,会合何时谐?”

  • 纳垢

    cáng wū nà gòu

    成语解释:污、垢:肮脏的东西。
   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孙雨林《皖江血・定计》:“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,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。”

  • 喷血自

    pēn xuè zì wū

    成语解释:含血喷人,却先污己口。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、攻击他人,结果却先害了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答操江胡玉吾》:“窥窃虚名,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,所谓喷血以自污,求名而不得,可恶也,亦可哀也。”

  • 同尘合

    tóng chén hé wū

    成语解释: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,合于污浊之世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藏书・大臣传・狄仁杰》:“同尘合污,与世委蛇。”

  • 纳垢藏

    nà gòu cáng wū

    成语解释:垢、污:肮脏的东西。
   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。”

  • 兵不

    bīng bù wū rèn

    成语解释:犹兵不血刃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论捕贼行赏表》:“威德所加,兵不污刃,收魏博等六州。”

  • 含垢忍

    hán gòu rěn wū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含垢忍耻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四回:“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,却又因亲近牛马,得罪了三爷,岂不大失算吗?”

  • 忍垢

    hán wū rěn gòu

    成语解释:忍受屈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周经传》:“若令含污忍垢,即死填沟壑,目且不瞑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