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的成语(共68个)
群策群力
成语解释:策:计策;主意。
群:集体;大家人。
指发挥集体的作用;大家一起来想办法;贡献力量。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法言・重黎》:“汉屈群策,群策屈群力。”
乘坚策肥
成语解释:坚:坚固的车子;策:鞭打;肥:肥壮的马。
坐牢固的车,驾肥壮的马。形容生活豪华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食货志上》:“乘坚策肥,履丝曳缟。”
万全之策
成语解释:绝对可靠、没有任何漏洞的办法。全:周到;策:计谋、办法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刘表传》:“故为将军计者,不若举州以附曹公,曹公必将重德将军;长享福祚,垂之后嗣,此万全之策也。”
策无遗算
成语解释:策:计谋,策划;算:计划,筹谋。
所出的谋略周密准确,没有遗漏失算之处。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幼主纪》:“以策无遗算,乃益骄纵。”
权宜之策
成语解释:见“权宜之计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前者老舅不知详细,故用权宜之策,今已明白,岂有是理。”
高文典策
成语解释:见“高文典册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》:“闳言崇议,足以经纶王家;高文典策,足以鼓动当世。”
驱霆策电
成语解释:比喻迅速奔驰。
成语出处:明・何景明《游猎篇》:“周王八骏行万里,朝游昆仑暮沧海。驱霆策电遍天地,虎骤龙驰倏烟霭。”
驱雷策电
成语解释:见“驱雷掣电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丘逢甲《长句赠许仙屏中丞时将归潮州》:“驱雷策电驭水火,碎裂大地分全球。”
舍策追羊
成语解释: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。比喻发生错误以后,设法补救。语本《庄子 骈拇》:“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,而俱亡其羊。
问臧奚事?则挟筴读书;问榖奚事?则博塞以游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筴,字又作策,初革反。
李云:竹简也。
古以写书,长二尺四寸。”。成语出处:语出《庄子・骈拇》:“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,而俱亡其羊。问臧奚事?则挟筴读书;问榖奚事?则博塞以游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筴,字又作策,初革反。李云:竹简也。古以写书,长二尺四寸。”
束手无策
成语解释:策:办法。
就像手被捆住一样;一点办法也没有。成语出处:宋・王柏《鲁斋集》:“士大夫念虑不及此,一旦事变之来,莫不束手无策。”
出谋划策
成语解释:谋:计谋;划:筹划。
制定计谋策略。指为人出主意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汝依违观望其间,并不见出奇画策,无非因人成事。”
谋无遗策
成语解释: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。形容谋划周密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钟会传》:“蜀之豪帅,面缚归命,谋无遗策,举无废功。”
算无遗策
成语解释:算:计划;遗策:失算。
形容策划精密准确,从来没有失算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
献计献策
成语解释: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。
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一章:“据说早在1958年,她就献计献策,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出一颗‘工商卫星’。”
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
成语解释: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了事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