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的成语(共49个)
- 宏儒硕学- 成语解释:指学问渊博的人。 
- 鸿儒硕辅- 成语解释:学识渊博的学者,功勋卓著的臣士。 
- 九儒十丐- 成语解释:儒:旧指读书人。 
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,读书人列为九等,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。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郑恩肖《心史》:“一官、二吏、三僧、四道、五医、六工、七猎、八民、九儒、十丐。” 
- 拘拘儒儒- 成语解释:拘拘:拘束,有所顾忌的样子;儒儒:指软弱、懦弱。 
 形容局促不安,胆小怕事,无所作为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杨奂《东游记》:二三千里之远,今一举而至,与其终身拘拘儒儒于二百里内者,不亦异乎! 
- 拘儒之论- 成语解释:拘儒:迂腐的书生。 
 指平庸无聊的言论或见解。- 成语出处:汉・桓谭《盐铁论・复古》:故未遑扣扃之义,而录拘儒之论。 
- 钜儒宿学- 成语解释:钜:通“巨”,很大;宿:老成。 
 指学识渊博,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。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》:桑大夫据当时,合时变,上权利之路,虽非正法,钜儒宿学不能自解,博物通达之士也。 
- 老手宿儒- 成语解释:宿儒: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。 
 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陆九渊《语录》:“三百篇之诗,有出于妇人女子,而后世老师宿儒,且不能注释得分明,岂其智有所不若。” 
- 老儒常语- 成语解释:老儒:指老书生。 
 语:说,谈。
 参见[老生常谈]。
- 墨名儒行- 成语解释:墨、儒,指战国时代的墨家和儒家两家学说,是不相同的两个学派。全句是说言论好像墨家,行为又好像是儒家。形容人表里不一,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不相符合。与“言方行圆”义同。 - 成语出处: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:“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,问其名则是,校其行则非,可以与之游乎?如有墨名而儒行者,问其名则非,校其行则是,可以与之游乎?” 
- 耆儒硕老- 成语解释:耆:老;硕:大。 
 盛德高年的儒者。- 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是以耆儒硕老,抱其书而远逊;礼官博士,卷其舌而不谈。” 
- 耆儒硕德- 成语解释:耆:老;硕:大。 
 盛德高年的儒者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张九龄《论教皇太子状》:“必使耆儒硕德,为之师保。” 
- 儒士成林- 成语解释:儒士:指读书人。 
 比喻读书人很多。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张衡传》:缙绅如云,儒士成林。 
- 儒林丈人- 成语解释: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。 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高贵乡公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晋诸公传》:名秀为儒林丈人,沈为文籍先生,望、会亦各有名号。 
- 燕颔儒生- 成语解释: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。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。 
- 侏儒一节- 成语解释: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桓谭《新论・道赋》引谚语:“侏儒见一节,而长短可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