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儒的成语

儒的成语(共49个)

  • 章句小

    zhāng jù xiāo rú

    成语解释: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夏侯胜传》:“建所谓章句小儒,破碎大道。”

  • 家经书

    rú jiā jīng shū

    成语解释: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。

  • 达士

    tōng rú dá shì

    成语解释:指知识渊博、明智达理的学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卢植传》:“中兴以来,通儒达士班固、贾逵,郑兴父子,并敦悦之。”

  • 鸿硕学

    hóng rú shuò xué

    成语解释:鸿儒:大儒;硕学:有很多学问的人。
    泛指学识渊博、造诣很深的学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

  • 硕学

    tōng rú shuò xué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通儒达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贺瑒传》:“通儒硕学,复见贺生。今且还城,寻当相屈。”又《儒林传・顾越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计论无倦。”

  • 名士夙

    míng shì sù rú

    成语解释:名士:有名的人;夙儒:有学问的人。
    知名人士和老学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萧复传》:“复衣垢弊,居一室,学自力,非名士夙儒不与游。”

  • 硕彦名

    shuò yàn míng rú

    成语解释:硕:大;彦:有才学的人。
    指有名声的大学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公子好客,结多少硕彦名儒;相府开筵,常聚些布衣韦带。”

  • 焚书

    kēng rú fén shū

    成语解释:坑:活埋;焚:烧。
    焚毁书籍,坑杀书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
  • 喔咿

    ō yī rú ér

    成语解释:喔咿:献媚强笑的样子,形容声音含糊不清。
    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?”

  • 喔咿

    ō yī rú nì

    成语解释:儒睨:强笑的样子。
    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?”

  • 硕学通

    shuò xué tōng rú

    成语解释:儒:指读书人。
    学问渊博,通达事理的学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・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
  • 当世

    dāng shì rú zōng

    成语解释:儒:儒学;宗: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,即大师。
    指当世的儒学大师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贺循传》:朝廷嘉其能,令教育生徒,号为当世儒宗。

  • 冬烘腐

    dōng hōng fǔ rú

    成语解释:冬烘,比喻不明事理,不识时务的书呆子。腐儒,行事愚蠢,不知变通的儒生。用来形容愚昧无知、固执守旧、不知变通的书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赵璘因话录:“唐郑薰主试,误以颜标是鲁公后,取为状元,举子嘲曰:『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作鲁公。』”鲁公,颜真卿。

  • 燔书阬

    fán shū gāng rú

    成语解释: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同“焚书坑儒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地理志下》:“昭王曾孙政并六国,称皇帝,负怙威,燔书阬儒,自任私智。”

  • 焚典坑

    fén diǎn kēng rú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焚书坑儒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・花关索出身传》:“秦皇独霸诸侯城,焚典坑儒丧圣文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