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儒的成语

儒的成语(共49个)

  • 焚书坑

    fén shū kēng rú

    成语解释:坑:挖坑活埋;儒:儒生;读书人。
    指秦始皇焚烧《诗经》、《书经》等古代典籍;坑杀一批儒生。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
  • 硕望

    qí rú shuò wàng

    成语解释:耆:老;硕:大。
    盛德高年的儒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崔彧传》:“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,以重此选。”

  • 雅风流

    rú yǎ fēng liú

    成语解释:①文雅而飘逸。②谓风雅淳正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演习・脱套》:“方巾与有带飘巾,同为雅者之服。飘巾儒雅风流,方巾老成持重。”

  • 温文

    wēn wén rú yǎ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温文尔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……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。”

  • 风流

    fēng liú rú yǎ

    成语解释:风流:有文采且不拘礼法;儒雅:学识深湛,气度不凡。
    指人文雅洒脱,学识渊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卢照邻《五悲・悲才难》:“杲之为人也,风流儒雅,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;昂之为人也,文章卓荦,为四海之随珠。”

  • 宿学旧

    sù xué jiù rú

    成语解释: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胡仔《苕溪隐丛话前集・西昆体》:“老杜诗既为世所重,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。”

  • 老师宿

    lǎo shī sù rú

    成语解释:宿儒: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,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,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。
   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。亦作“老手宿儒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陆九渊《语录》:“三百篇之诗,有出于妇人女子,而后世老师宿儒,且不能注释得分明,岂其智有所不若。”

  • 观戏

    zhū rǔ guān x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自己没有主见,只是跟着别人说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弁《曲洧旧闻》第七卷:“譬侏儒观戏,人笑亦笑,谓‘众人决不误我’者,比比皆是也。”

  • 舌战群

    shé zhàn qún rú

    成语解释:舌战:激烈辩论。
    儒:儒生,旧指读书人。
    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,驳倒对方的议论。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诸葛亮舌战群儒。”

  • 谈笑有鸿

    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

    成语解释:鸿儒:大儒,有名的学者。
    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。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

  • 燔书坑

    fán shū kēng rú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焚书坑儒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地理志下》:“并六国,称皇帝,负力怙威,燔书坑儒,自任私智。”

  • 阴释

    yáng rú yīn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儒:儒家;释:佛家。
    表面是儒家,骨子里是佛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皮锡瑞《经学历史・经学复盛时代》:“祗及黄震与顾炎武,名为扬宋抑汉,实则归心禅学,与其所著《书林扬觯》,皆阳儒阴释,不可为训。”

  • 白面

    bái miàn rú guān

    成语解释: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八四:“白面儒冠已问津,生涯只羡五侯宾。萧萧黄叶空村畔,可有摊书闭户人?”

  • 白面

    bái miàn rú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・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》:“温详之徒,皆白面儒生,乌合为群,徒恃长河以自固;若大军济河,必望旗震坏,不待战也。”

  • 达识

    tōng rú dá shí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通儒达士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礼志》:“汉之于周,世代于此,通儒达识,不以为非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