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的成语(共63个)
别有洞天
成语解释:比喻另有一番境界。
成语出处:唐・章碣《对月》诗:“别有洞天三十六,水晶台殿冷层层。”
狗咬吕洞宾
成语解释:吕洞宾:传说中的八仙之一。
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,用来骂人不识好歹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没良心的,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。”
洞天福地
成语解释:道家指神道居处。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重建紫霄观记》:“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,其说不知所从起,往往所在而有。”
洞中肯綮
成语解释:观察敏锐,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。
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韩性传》:“郡之良二千石,政事有所未达,辄往咨访,性从容开导,洞中肯綮,裨益者多。”
洞见其奸
成语解释: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
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。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许衡传》:“李林甫妒贤嫉能,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。”
洞烛其奸
成语解释:洞烛:洞察;洞悉。
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:“(严)嵩稔恶误国,陛下岂不洞烛其奸!”
空空洞洞
成语解释:空虚,空无所有。
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9回:“庭中空空洞洞,不设一物,惟种一株大桂树,树下放一个捣药的玉杵臼,臼旁养一个白色兔儿。”
空洞无物
成语解释:空虚;没有什么内容。形容言谈、文章等极其空泛;没有什么内容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排调》:“王丞相枕周伯仁膝,指其腹曰:‘卿此中何所有?’答曰:‘此中空洞无物,然容卿辈数百人。’”
钻天打洞
成语解释:比喻利用一切机会投机钻营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2回:“那边渔阳伯与郭掌柜摩拳擦掌的时候,正这边庄稚燕替章凤孙钻天打洞的当儿。”
洞察其奸
成语解释: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2回:“倘明哲君子,洞察其奸,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,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。”
洞心骇目
成语解释:形容使人惊异。
成语出处:宋・杨万里《答周监丞》:“‘濯龙’二大字,洞心骇目,得未曾有。”
洞若观火
成语解释: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。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。
成语出处:明・林潞《江陵救时之相论》:“当以某辞入告,某策善后,勇怯强弱,进退疾徐,洞若观火。”
洞见症结
成语解释:洞见:清楚地看到;症结:肚子里结块的病,比喻问题的关键。
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。形容观察锐利,看到了问题的关键。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如是我闻四》:“(香畹首肯曰)斯言洞见症结矣。”
洞察一切
成语解释:洞察:看得很清楚。
对一切都看得清楚。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。成语出处:罗广斌《红岩》第五章:“浓黑的眉梢下,又是那双炯炯有神、明亮、洞察一切的目光,还是那无比坚定、声震屋宇的语音。”
福地洞天
成语解释:原为道家语,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。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:元・高明《琵琶记・牛小姐规劝侍婢》:“这般福地洞天,可知有仙姝玉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