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洞的成语

洞的成语(共63个)

  • 察秋毫

    dòng chá qiū háo

    成语解释:洞察:看得很清楚;秋毫: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,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。
    形容人目光敏锐,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
  • 房花烛

    dòng fáng huā zhú

    成语解释:深室之内点燃饰以龙凤图案的蜡烛;多指新婚之夜欢乐情景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周 庾信《和咏舞》诗:“洞房花烛明,燕余双舞轻。”

  • 百出

    lòu dòng bǎi chū

    成语解释: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现次数很多。
    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说话、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歧路灯>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
  • 无底

    wú dǐ dòng

    成语解释:无法填满的洞。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56回:“罗子富与姚季莼两人合摆个庄,不限杯数,自称为‘无底洞’,大家都不服。”

  • 塞狗

    sāi gǒu dòng

    成语解释: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5回:“我有三万银子,我大八成的道台都可捐得了。我为什么拿钱塞狗洞!”

  • 鉴古今

    dòng jiàn gǔ jīn

    成语解释:洞鉴:明察。
    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王及善等传论》:“苟非洞鉴古今,深识王霸,何由立其高论哉。”

  • 悉其奸

    dòng xī qí jiān

    成语解释: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
    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・列朝・庙议献谄不用》:“甫出口,而上已洞悉其奸,斥逐不已。”

  • 悉底蕴

    dòng xī dǐ yùn

    成语解释:洞:深入,透彻;悉:知道;底蕴:事物的内容。
    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钱泳《履园丛话・耆旧・十兰判官》:“先生自幼通于小学,及长,博极群书,于汉、唐先儒之学,无不洞悉底蕴。”

  • 见底蕴

    dòng jiàn dǐ yùn

    成语解释:洞:深入,透彻;底蕴:事物的内容。
    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待制徐侍郎神道碑》:“拘摧检核,洞见底蕴,不胜钦叹。”

  • 见肺腑

    dòng jiàn fèi fǔ

    成语解释:洞见:透彻地看见;肺腑:内心。
    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。形容诚恳坦白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酌古论・李愬》:“愬复能待以厚礼,示以赤诚,言笑无间,洞见肺腑。”

  • 彻事理

    dòng chè shì lǐ

    成语解释:洞彻:透彻,深远;理:道理,规律。
    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。

  • 引蛇出

    yǐn shé chū dò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,使之暴露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实秋《聋》:“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,使之昂首而舞。”

  • 悉无遗

    dòng xī wú yí

    成语解释:洞:深入,透彻;洞悉:知道。
    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。

    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伦敦被难记》:“此人之果为谁,及其抵英国后之一举一动,本使馆洞悉无遗。”

  • 幽烛微

    dòng yōu zhú wēi

    成语解释:洞:洞察;幽:深远;烛:照亮;微:微末,精细处。
    形容目光锐利,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有洞幽烛远之明,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。”

  • 心骇耳

    dòng xīn hài ěr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使人震惊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金鼓迭起,铿锵铛鼞,洞心骇耳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