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的成语(共101个)
本末源流
成语解释:源:水源。
流: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。
比喻事物的主次、始末、先后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十年之后,年谷复孰,而陈积有余。是无他故焉,知本末源流之谓也。”
木本水源
成语解释:树的根本,水的源头。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”
溯源穷流
成语解释:上溯本源,穷尽支流。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。
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・艺术・杨沂孙传》:“世臣创明北朝书派,溯源穷流,为一家之学。”
溯流徂源
成语解释:同“溯流穷源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周密《齐东野语・道学》:“其能发明先贤旨意,溯流徂源,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。”
探本穷源
成语解释:探:求索。
本:树根。
穷:探寻。
源:水源。
寻找树根水源。比喻探求、追溯事物的根本。亦作“探本溯源”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1回:“一来可以扩扩眼界,长长见识。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。”
沿流讨源
成语解释:犹沿波讨源。
成语出处:严复《原强》:“其勉人治群学者,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,执因责果之事,惟群事为最难,非不素讲之所得与。”
清源正本
成语解释: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,彻底解决问题。
成语出处:《文史知识》:“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,发展和演变,都需要客观地分析,清源正本,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。”
寻源讨本
成语解释:穷本溯源。
成语出处:唐・刘知畿《史通・申左》:“如二传者,记言载事,失彼菁华,寻源讨本,取诸胸臆。”
家学渊源
成语解释:家学:家传的学问;渊源:水源;这里指根源。
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。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;学问扎实;学有根底。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后村全集・送林宽夫父子》:“家学有渊源,传之于艾轩。”
源源本本
成语解释:源头和根本。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,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,讲的源源本本,有条有理。”
源源而来
成语解释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
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:“故源源而来。”
源源不断
成语解释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
形容连续不断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源源不竭
成语解释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;竭:完。
形容接连不断,没有尽头。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,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。”
源源不绝
成语解释: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
形容接连不断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有本有源
成语解释:见“有本有原”。
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[十三妹]及至听他说的有本有源,有凭有据,不容不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