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的成语(共71个)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成语解释:要做好工作,先要使工具锋利。比喻要做好一件事,准备工作非常重要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
只要工夫深,铁杵磨成针
成语解释:比喻持之以恒,终必有成。功,亦作“工”。同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。
成语出处:程树榛《大学时代》第二十五章:“‘只要工夫深,铁杵磨成针。’你是个能下功夫的人,有肯动脑筋,自然都能干出个眉目来。”
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
成语解释: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,却在无意中得到了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・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
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
成语解释:到处寻找都没找到,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欢喜不尽,暗说道:‘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’”
鬼斧神工
成语解释:像是鬼神所为。形容技艺精湛高超;几乎不为人力所及。
成语出处:清・屈大均《端州访研歌和诸公》:“年来岩底采无余,鬼斧神工多得髓。”
一代宗工
成语解释:指在学问、技艺等方面一个时代为众所推崇的巨匠。
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元好问传》:兵后,故老皆尽,好问蔚为一代宗工,四方碑板铭志,尽趋其门。
穷而后工
成语解释: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,诗文就写得越好。
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序》:“盖愈穷则愈工。然则非诗之能穷人,殆穷者而后工也。”
神工鬼斧
成语解释: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。形容艺术技艺高超,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。
成语出处: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六卷:“二树画梅,题七古一篇,叠‘须’字韵八十余首,神工鬼斧,愈出愈奇。”
能工巧匠
成语解释:技艺高超的工匠。
成语出处:宋・李恪非《洛阳园记》:“今洛阳良工巧匠,批红判白,接以他木,与造化争妙。”
水磨工夫
成语解释: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或耐心地做工作。
成语出处:清・陈确《柬同志二首》:“学者且耐心于人伦事物,用些水磨工夫,他日经世之学,端不越此,又何性命之可言乎?”
偷工减料
成语解释: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;削减工料。现也指做事图省事;马虎敷衍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,断靠不住。”
鬼工雷斧
成语解释:同“鬼斧神工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滩哥石砚歌》:“鬼工雷斧琢削古,天光电影生新容。”
半工半读
成语解释: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。
成语出处:萧乾《落日》:“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,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——”
异曲同工
成语解释:异:不同的;曲:曲调;工:工巧;精致。
不同的曲调;却同样的美妙。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;但却是同样的出色。也比喻不同的做法;收到同样好的效果。也作“同工异曲。”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异曲。”
同工异曲
成语解释:工:细致,巧妙;异:不同的。
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。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讲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异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