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的成语(共71个)
- 慢工出细活- 成语解释:指不急于求成,精心制作,才能出完美的产品。 - 成语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灯火楼台》:“只要不限辰光,‘慢工出细活’一定的道理。” 
- 工力悉敌- 成语解释:工力:功夫和力量;悉:完全;敌:相当。 
 双方的功夫、力量;不相上下。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:“及闻其评,曰:‘二诗工力悉敌。’” 
- 磨刀不误砍柴工- 成语解释:磨刀花费时间,但不耽误砍柴。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,就能使工作加快。 - 成语出处:冯德英《山菊花》下部第九章:“你先想想,你打石头要不要先打好工具!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?” 
- 拼得工夫深,铁杵磨成针- 成语解释:铁杵:铁棒槌。 
 只要肯花大功夫,即使铁棒槌也能磨成绣花针。比喻只要肯花力气,事情一定能成功。- 成语出处:元・虞韶《日记故事》:“道逢一老妪,磨铁杵。白问:‘将欲何用?’曰:‘欲作针。’白感其言,遂还卒业。” 
- 良工心苦- 成语解释:良工:手艺高明的工匠。 
 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,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》诗:“已知仙客意相亲,更觉良工心独苦。” 
- 能不两工- 成语解释:工:精通。 
 即使有才能,也不能精通两种技术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“天下再与,时不久留,能不两工,事在当之。” 
- 天工人代- 成语解释:天的职责由人代替。 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皋陶谟》:“无旷庶官,天工人其代之。” 
- 胡子工程- 成语解释:喻指进度缓慢、一拖再拖而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。 - 成语出处:张贤亮《出卖“荒凉”》:“企业由‘国营’,便效率低下,搞不好就成为‘胡子工程’、‘钓鱼工程’。” 
- 巧夺天工- 成语解释:天工: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;超过了自然。 
 形容制作技艺之高超。- 成语出处:晋・郭璞《葬书》:“微妙在智,触类而长,玄通阴了,巧夺造化。” 
- 枉费工夫- 成语解释:白白地耗费时间与精力。形容徒劳无益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15卷:“如今要下功夫,且须端庄存养,独观昭旷之原,不须枉费工夫,钻在纸上语。” 
- 不惜工本- 成语解释:指舍得出本钱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姓方的瞧着眼热,有几家该钱的,也就不惜工本,公开一个学堂。” 
- 磨洋工- 成语解释:指做事情不出力,故意拖延时间。 - 成语出处: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坦克!你光在这磨洋工!你的脚温度一点也没升!” 
- 工于心计- 成语解释:工:擅长。 
 擅长用心谋划。- 成语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,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的。” 
- 停工待料- 成语解释:停止生产,等待原料。 - 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68章:“五月十五日,上海日本第七纱厂停工待料。” 
- 马工枚速- 成语解释: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,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。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。 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枚皋传》:“为文疾,受诏辄成,故所赋者多;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,故所作少而善于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