饥的成语(共78个)
挨冻受饥
成语解释:挨:遭受。
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。成语出处:清・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9回:弟子自知根行浅薄,所以冒危历险挨冻受饥求拜师尊,冀求脱胎换骨入圣超凡。
饥寒交至
成语解释:同“饥寒交迫”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陶潜《劝农》诗:“宴安自逸,岁暮奚冀?担石不储,饥寒交至。”
饥渴交攻
成语解释:饥渴同时袭来。形容饥渴交加。亦作“饿虎饥鹰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夷坚丁志・华阳洞门》:“右边石池,荷花方烂漫,虽饥渴交攻,而花与水皆不可及。”
饥渴交迫
成语解释:交:一齐,同时。
饥渴一齐袭来。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滦阳消夏录・齐舜庭》:“昼伏夜行,窃瓜果为粮,幸无觉者,一夕饥渴交迫,遥望一灯荧然。”
饥饱劳役
成语解释:指生活劳苦,食无定时。
成语出处:元・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三折:“俺哥哥三朝的五日,可便忍饿耽饥,五六日不曾尝着水米,常言道饥饱劳役。”
饥而忘食
成语解释:食:吃饭。
尽管很饥饿,但也忘记了吃饭。形容极其忧虑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赵世家》:今吾忧之,夜而忘寝,饥而忘食。
忍饥受渴
成语解释:忍受饥渴。形容极其艰难、贫困,苦苦度日。
忍饥受冻
成语解释:忍受饥饿与寒冷,形容生活贫困窘迫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26回:家奴逃散一空,惟有一家人董喜,忍饥受冻,常在刑部照料。
三饥两饱
成语解释:犹言饥一顿,饱一顿。形容生活艰难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・野夫长短句》:“跛子一生别无路,展手教,化三饥两饱。回视云汉,聊以自诳元神。”
眼饱肚饥
成语解释:眼睛看个够,肚子依然饿得慌。比喻只能饱饱眼福,不解决实际问题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四折:那孙家里摆的好席面,只是我刘封没造化,单只看的一看,做了眼饱肚中饥哩。
饥飡渴饮
成语解释:见“饥餐渴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