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饥的成语

饥的成语(共78个)

  • 附饱飏

    jī fù bǎo yáng

    成语解释:附:依附,归附;扬:飞扬。
    不得志时即来依附,得志时便远走高飞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吕布传》:“譬如养鹰,饥即为用,饱则飏去。”

  • 拯溺

    jiù jī zhěng nì

    成语解释: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罗正纬《滦州革命纪实初稿》:“除暴安良,乃革命真谛;救饥拯溺,实吾辈天职。”

  • 饱当知人

    bǎo dāng zhī rén jī

    成语解释:自己吃饱了,应该知道还有人饿脖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晏子春秋・内篇谏上》:古之贤君,饱而知人之饥,温而知人之寒。

  • 者易为食

    jī zhě yì wéi shí
  • 千里餽粮,士有

    qiān lǐ kuì liáng , shì yǒu jī sè

    成语解释:指远粮不解近饥。

  • 饱暖思淫欲,寒起盗心

    bǎo nuǎn sī yín yù , jī hán qǐ dào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吃饱穿暖之后,就会引起淫欲的思想;饥饿寒冷就会兴起盗窃的念头。比喻生活过于安逸或过于困苦,都容易导致越轨的行为发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瓶梅第二十五回:“自古道:饱暖生闲事,饥寒发盗心。”

  • 妖孽

    xiōng jī yāo niè

    成语解释:凶:谷物不收,年成不好。
    指饥荒灾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礼运》:故无水旱昆虫之灾,民无凶饥妖孽之疾。

  • 乐道忘

    lè dào wàng jī

    成语解释:谓醉心于圣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乐志》:“与君周旋,乐道忘饥。我心虚静,我志沾濡。”

  • 寒交凑

    jī hán jiāo còu

    成语解释:衣食无着,又饿又冷。形容生活极端贫困。同“饥寒交迫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袁湛传》:“不敦其本,则末业滋章;饥寒交凑,则廉耻不立。”

  • 面有

    miàn yǒu jī sè

    成语解释:饥色:饥饿的脸色。
   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下》:孙叔敖相楚,栈车牝马,粝饼菜羹,枯鱼之膳,冬羔裘,夏葛衣,面有饥色,则良大夫也。

  • 两饱

    yī jī liǎng bǎo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每天不能饱食。形容生活贫困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七卷:“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,每每不敷,一饥两饱。”

  • 来吃饭

    jī lái chī fàn

    成语解释:饿了就吃饭。比喻随其常规,顺其自然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六:有源律师来问:‘和尚修道,还用功否?’师曰:‘用功。’曰:‘如何用功?’师曰:‘饥来吃饭,困来即眠。’

  • 肠雷动

    jī cháng léi dòng

    成语解释:肚子饿得像打雷一样响。形容非常饥饿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》:“夜来饥肠如转雷,旅愁非酒不可开。”宋・陆游《贫甚戏作绝句》:饥肠雷动寻常事,但误生台两鹊来。

  • 受饿

    rěn jī shòu è

    成语解释:忍受饥饿。形容生活极其贫困,艰难度日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做娘的忍饥受饿,为子的富贵荣昌。可怜见看看至死,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!”

  • 漏脯充

    lòu fǔ chōng jī

    成语解释:漏脯:挂在檐下风干的肉,因屋漏沾水而有毒。
    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。比喻只顾眼前,不管后果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扑子・嘉遯》:“咀漏脯以充饥,酣鸩酒以止渴也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