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的成语(共223个)
斤斤计较
成语解释:斤斤:明察细微;引申为琐细。
计较细小的事物。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颂・执竞》:“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”
将计就计
成语解释: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。
成语出处:元・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:“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。”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成语解释: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;最好是避开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;没有别的好办法;只能出走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百年大计
成语解释:百年:泛指长久;计:策略。
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。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数月之间,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,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。”
不计其数
成语解释:计:计算。
没法子计算数目。形容极多。成语出处:宋・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・襄阳始末》:“火炮、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,不计其数。”
空城计
成语解释:指在危急处境下,掩饰空虚,骗过对方的策略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中故事: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,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,诸葛亮无兵迎敌,但沉着镇定,大开城门,自大在城楼上弹琴。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,引兵退去。
苦肉计
成语解释: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我原不欲如此,但出于无奈,方走这条苦肉计。”
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
成语解释:形容略一思考,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。
成语出处: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韩厥为何自刎了,必然走了赵氏孤儿,怎生是好?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!”
千方百计
成语解释:方:方法;计:计谋。
想尽种种办法;用出种种计谋。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类语・卷三十五・论语》:“譬如捉贼相似,须是著起气力精神,千方百计去赶捉他。”
权宜之计
成语解释:权:姑且、暂且。
宜:适宜。
计:计谋、办法。
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王允传》:“及在际会,每乏温润之色,杖正持重,不循权宜之计,是以群下不甚附之。”
走为上计
成语解释: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,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。”
言听计从
成语解释:听:听从;从:依从。
说的话都相信;出的主意、计谋都采纳。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。也作“言听计用”。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崔浩传》:“属太宗为政之秋,值世祖经营之日,言听计从,宁廓区夏。”
计尽力穷
成语解释:穷:尽。
计谋、力量都用尽了。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韦孝宽传》:“齐人历年赴救,丧败而反,内离外叛,计尽力穷。”
事急计生
成语解释:急事临头,能想出办法来。
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梁家人传》:左右劝友珪,事急计生,何不早自为图。
计行言听
成语解释:行其计,听其言。形容十分信任。
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术虎高琪传》:“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也。宣宗惑之,计行言听,终以自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