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计的成语

计的成语(共223个)

  • 穷势蹙

    jì qióng shì cù

    成语解释:无计可施,情势紧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陈天祥传》:“深既不能制乱,反为乱众所制,军中乏粮,人自相食,计穷势蹙,仓黄退走,土兵随击,以致大败。”

  • 数以万

    shù yǐ wàn jì

    成语解释:数:数目。
    以万来计算。形容极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彭韶传》:“监局内臣数以万计,利源兵柄尽以付之,犯法纵奸,一切容贷,此防微之道未终也。”

  • 反间之

    fǎn jiàn zhī jì

    成语解释:间:离间。
   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。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,使之不团结的计策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用间》:“反间者,因其敌间而用之。”

  • 功受赏

    jì gōng shòu shǎng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计功行赏”。受,授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人间训》:“是故忠臣事君也,计功而受赏,不为苟得;积力而受官,不贪爵禄。其所能者,受之勿辞也。”《后汉书・南匈奴传》:“其南部斩首获生,计功受赏如常科。”

  • 缓兵之

    huǎn bīng zhī jì

    成语解释:缓:延缓。
    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。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”

  • 锦囊妙

    jǐn náng miào jì

    成语解释: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;锦囊:用锦做成的袋子。
    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;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4回:“汝保主公入吴,当领此三个锦囊。囊中有三条妙计,依次而行。”

  • 多端

    guǐ jì duō duān

    成语解释:诡计:欺诈的计谋;端:事物的另一头;一方面。
    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。形容坏主意很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7回:“绪曰:‘维诡计多端,诈取雍州。’”

  • 较锱铢

    jì jiào zī zhū

    成语解释: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,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治家》:“近世嫁娶,遂有卖女纳财,买妇输绢,比量父祖,计较锱铢,责多还少,市井无异。”

  • 多端

    guǐ jì duō duān

    成语解释:谓狡诈的计策很多,坏主意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三侠五义》第四十回:“暗含着恶态,叠暴着环睛,明露着鬼计多端。”鬼,一本作“诡”。

  • 民生

    guó jì mín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续黄梁》:“国计民生,罔存念虑。”

  • 阴谋诡

    yīn móu guǐ jì

    成语解释: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大家如能个个像我,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,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。”

  • 千方

    bǎi jì qiān fāng

    成语解释: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一枝花》:“百计千方久,似斗草儿童,赢箇他家偏有。”

  • 研桑心

    yán sāng xīn jì

    成语解释:研:计研,一名计然,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,善经商;桑:桑弘羊,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,长于理财。
    形容善于经商致富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研桑心计于无垠。”

  • 一心一

    yī xīn yī jì

    成语解释:一心一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16回:“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?想必你叫他话来。”

  • 上心来

    jì shàng xīn lái

    成语解释:计谋涌上心头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眉头一纵,计上心来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