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的成语(共223个)
一年之计在于春
成语解释:要在一年(或一天)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,为全年(或全天)的工作打好基础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萧统《纂要》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”
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
成语解释: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了事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眉头一蹙,计上心来
成语解释: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四卷:“那尼姑眉头一蹙,计上心来道:‘前日坏腹,至今未好,借解一解。’”
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
成语解释:终身:人的一生。
人生最重要的事情,莫过于培养人才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管仲《管子・权修》:“十年之计,莫如树林,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”
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
成语解释: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,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。比喻积少成多。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,就能有很大收获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真训》:“其道可以大美兴,而难以算计举也。是故日计之不足,而岁计之有余。”
将机就计
成语解释:利用机会施行计谋。
成语出处:元・朱凯《黄鹤楼》第三折:“我如今将机就计,着这渔翁推切鲙,走向前去,一剑刺了刘备。”
无计可生
成语解释:指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41回:“惠养民无计可生,遂道:‘你就说,我往乡里去了。’”
计不旋跬
成语解释: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孙伏伽传》:“陛下举晋阳,天下响应,计不旋跬,大业以成。”
计无所之
成语解释:犹言计无所出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王僧辩传》:“子仙等困蹙,计无所之,乞输郢城,身还就景。”
计无由出
成语解释:同“计无所出”。
成语出处:《异苑》:“苻坚为慕容冲所袭,坚驰騧马,堕而落涧,追兵几及,计无由出。”
计出万死
成语解释:谓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武帝纪》:“不然。彼兵速锐,计出万死。”
计行虑义
成语解释:计:计策。
行:实施。
虑:考虑。
义:道义。
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慎行论》:“君子计行虑义,小人计行其利。”
临危自计
成语解释:计:计算。
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。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后晋・刘昫《旧唐书・吴溆传》:“人臣食君之禄,死君之难,临危自计,非忠也。”
计日可待
成语解释:指为期不远。
成语出处:明・海瑞《治黎策》:“夫以万全之力,视此直狐兔耳。其束身系颈,计日可待也。”
没计奈何
成语解释:指无法可想。
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:“他因不忍见你分离,待得你明日出了门才来。这也是我没计奈何,一言为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