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的成语(共102个)
- 擒奸擿伏- 成语解释:捕捉奸人,揭发隐恶。 - 成语出处:《纪闻・苏无名》:“无名历官所在,擒奸擿伏有名。每偷,至无名前,无得过者。” 
- 雄飞雌伏- 成语解释:雄飞:比喻奋发有为;雌伏:比喻隐藏,不进取。 
 要有雄心壮志,不能无所作为。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赵典传》:“大丈夫当雄飞,安能雌伏!” 
- 连绵起伏- 成语解释:连绵:连续不断的样子;起伏:高低不平。 
 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。- 成语出处:孙荪《云赋》:“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。” 
- 阑风伏雨- 成语解释:见“阑风长雨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纳兰性德《菩萨慢》词:“阑风伏雨催寒食,樱桃一夜花狼藉。” 
- 骥伏枥- 成语解释:同“老骥伏枥”。宋 陆游《百岁》诗:“壮心空似骥伏枥,病骨敢怀狐首丘。 
 ”。
- 打埋伏- 成语解释:比喻隐藏物资、人力或隐瞒问题。也指事先隐藏起来,待时行动。 - 成语出处:赵树理《三里湾》十七:当时有些社员见他这么说,明知道他是打埋伏,不想要他,经过几天研究之后,还是要了。 
- 伏枥骥- 成语解释:源见“老骥伏枥”。比喻年老而仍怀壮志之人。清 归庄《哭万年少》诗之二:“相彼伏枥骥,遇时仍驰骤。 
 悲哉负壮心,没身无所就。”。
- 昼伏夜行- 成语解释:白天躲藏;夜间赶路。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。伏:藏躲;行:赶路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秦策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而昼伏,至于蓤夫。” 
- 波涛起伏- 成语解释:波浪起伏不定。比喻事情起落变化不定。 - 成语出处:杜甫渼陂行诗:“天地黤惨忽异色,波涛万顷堆琉璃。”黤,阴暗。 
- 昼伏夜动- 成语解释:白天埋伏,夜晚活动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夫鼠昼伏夜动,不穴于寝庙,畏人故也。” 
- 伏尸流血- 成语解释:伏尸:横尸在地。 
 指人死亡。形容杀人众多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主父偃传》:“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,故圣王重行之。” 
- 伏龙凤雏- 成语解释:伏龙:(卧龙)诸葛孔明。 
 凤雏:庞士元。
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。德操曰:‘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’备问为谁,曰:‘诸葛孔明、庞士元也。’ 
- 昼伏夜游- 成语解释:犹昼伏夜动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高祖纪下》:“历阳广陵,窥觎相继,或谋图城邑,或劫剥吏人,昼伏夜游,鼠窃狗盗。” 
- 望尘拜伏- 成语解释:见“望尘而拜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魏任城王云传》:“时高肇权重,天下之士望尘拜伏。” 
- 岁时伏腊- 成语解释:岁时:一年四季;伏腊:伏日和腊日。 
 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。-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张九龄传》:“又以其弟九章,九皋为岭南道刺史,令岁时伏腊,皆得宁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