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的成语(共86个)
面誉不忠
成语解释:誉:称赞;忠:忠诚。
好当面称赞别人的人,一定不忠实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盗跖》:且吾闻之,好面誉之人者,亦好背而毁之。
畎亩之忠
成语解释:畎亩:田野,借指民间。
旧时指百姓对君主所尽的忠诚。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致仕谢表》:东迁北陌,尚难忘畎亩之忠,生复何为,死而后已。
孝悌忠信
成语解释: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。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。
成语出处:明・周楫《西湖二集・祖统制显灵救驾》:“凡遇人,只劝人以‘孝悌忠信’四字。”
愚忠愚孝
成语解释:指不明事理,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这姑娘的见解虽说愚忠愚孝,其实可敬可怜。
志虑忠纯
成语解释:志虑:意志和心思。
指忠心耿耿,坚贞不二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”
忠贯白日
成语解释:贯:贯通。
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。形容忠诚无比。亦作“忠心贯日”。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・颜真卿》:“惟其忠贯白日,识高天下,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,特立而兼括。”
忠心贯日
成语解释:贯:贯通。
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。形容忠诚至极。同“忠贯白日”。成语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七回:“卿忠心贯日,孤不罪也。”
忠言谠论
成语解释:谠:正直。
出言忠诚,立论正直。成语出处:宋・宋孝宗《经进东坡文集序》:“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,忠言谠论,立朝大节,一时廷臣无出其右。”
忠孝双全
成语解释:忠:效忠,忠君;孝:孝敬。
忠于君主与孝敬父母都做到了。成语出处: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老人撅着胡子告诉他:‘忠孝双全,才是好汉!’”
忠君报国
成语解释:忠于国君,报效国家。
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伊尹耕萃》第二折:“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济世安民,忠君报国,乃是男儿所为。”
忠驱义感
成语解释:谓为忠心所驱使,为正义所感召。
成语出处:唐・吕温《题阳人城》诗:“忠驱义感即风雷,谁道南方乏武才?天下起兵诛董卓,长沙子弟最先来。”
忠告善道
成语解释:道:通“导”。
衷心的告诫,善意的劝导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忠告而善导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焉。”
忠孝不并
成语解释:不并:不能同时并行。
尽忠不能尽孝,尽孝不能尽忠。即忠孝不能两全。成语出处:唐・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・定谧》:“姑处事殊,忠孝不并。已为孝子,不得为忠臣;为忠臣,不得为孝子。”
忠实心诚
成语解释:指忠厚老实,诚心诚意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李将军列传》:“及死之日,天下知与不知,皆为尽哀。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。”
忠果正直
成语解释:忠诚果断,持正刚直。
成语出处:汉・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忠果正直,志怀霜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