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忠的成语

忠的成语(共86个)

  • 小信

    xiǎo zhōng xiǎo xìn

    成语解释:小表忠心,小讲信用。多指借此所采取的手段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4回:“在献公前,小忠小信,贡媚取怜。”

  • 赤胆

    chì dǎn zhōng xīn

    成语解释:赤:赤诚、真诚;忠:忠诚。
    形容很忠诚;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胆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30回:“赤胆忠心扶社稷。”

  • 十室之邑,必有

    shí shì zhī yì , bì yǒu zhōng xìn

    成语解释:邑:指小城市。
   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
  • 十室之邑,必有

    shí shì zhī yì , bì yǒu zhōng shì

    成语解释:邑:指小城市。
   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芳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

  • 为臣死,为子死孝

    wé chén sī zhōng , wéi zǐ sǐ xiào

    成语解释:为:作为。
    为臣的应不惜生命忠于帝王,为子的应不惜生命孝顺父母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吾丘瑞《运甓记・父子死节》:“为臣死忠,为子死孝,孩儿兄弟二人,情愿同爹爹出阵。”

  • 进思尽,退思补过

    jìn sī jìn zhōng , tuì sī bǔ guò

    成语解释:在朝廷做官,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;辞官隐退时,就反省自己,以弥补过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林父之事君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社稷之卫也,若之何杀之?”

  • 出孝

    qiú zhōng chū xiào

    成语解释: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语本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
    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
    ’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本《后汉书・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

  • 不二

    shǐ zhōng bù èr

    成语解释: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应逵《书钟锡明》:“妾今日归,为君守贞,矢死不二,君果有灵,当饮此。”

  • 移孝作

    yí xiào zuò zh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。同“移孝为忠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谢觉哉《不惑集・爱父母》:“不错,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。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——‘孝亲’的自然伦理,要人民‘移孝作忠’。”

  • 移孝为

    yí xiào wéi zh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《孝经・广扬名》:“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”

  • 诚不渝

    zhōng chéng bù yú

    成语解释:忠:忠诚;渝:改变。
    忠诚坚定,永不改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第二次握手》:“她是你的同事,你的同志,你在今后革命征途上和科学事业上忠诚不渝的伴侣和战友!”

  • 贞不屈

    zhōng zhēn bù qū

    成语解释:忠:忠诚;贞:有操守。
    忠诚坚定,永不改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附录:“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会改革,忠贞不屈,视死如归,悲壮激昂,可歌可泣。”

  • 贞不贰

    zhōng zhēn bù èr

    成语解释:忠:忠诚;贞:有操守。
    忠诚坚定,永不改变。

    成语出处:周恩来《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》:“你为党为人民真是忠贞不贰,你在革命过程中,经历了艰苦曲折,千辛万苦……”

  • 鲠不挠

    zhōng gěng bù náo

    成语解释:鲠:鱼刺,引申为直。
    指忠诚正直,不肯屈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刘颂传论》:“逮元康之间,贼臣专命,举朝战栗,苟避俎醯,颂以此时,忠鲠不挠。”

  • 报国

    shū zhōng bào guó

    成语解释:摅:抒发。
    抒发忠诚,报效国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杨家将演义》第39回:“汝等赴任之后,各宜摅忠报国,施展奇抱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