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的成语(共86个)
忠孝节烈
成语解释:为国尽忠,对父母尽孝,对夫妻尽节,对朋友尽义。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。
成语出处:清・邵长蘅《侯方域魏禧传》:“其为文主识议,凌厉雄健,不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。遇忠孝节烈事,则益感慨激昂。”
忠贯日月
成语解释: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。形容忠诚至极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郭子仪传赞》:“子仪自朔方提孤军,转战逐北,谊不还顾……虽唐命方永,亦有忠贯日月,神明扶持者哉!”
公忠体国
成语解释:谓尽忠为国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・〈侈靡篇〉的研究》:“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,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,来办这项国事。”
宅心忠厚
成语解释:宅心:居心。
忠心而纯厚。亦作“宅心仁厚”。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上赵参政启》:“此蓄伏遇某官造德精微,宅心忠厚。”
青山处处埋忠骨
成语解释:各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自己的身躯。形容为着理想,不惜牺牲一切的豪情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醉中出西门偶书》:青山是处可埋骨,白发向人羞折腰。
为子死孝,为臣死忠
成语解释:为:作为;臣:臣子。
封建社会认为做儿女的应当不惜生命孝敬父母,当臣子的应当不惜生命忠于帝王。成语出处:宋・文天祥《沁园春》词:为子死孝,为臣死忠,死又何妨。
尽欢竭忠
成语解释:指朋友对自己竭尽友爱和忠心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君子不尽人之欢,不竭人之忠,以全交也。
忠信乐易
成语解释:忠信:忠诚信实;乐易:和乐,平易。
待人诚实、和蔼,平易近人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乾》:“忠信,所以进德也。”
忠臣义士
成语解释:忠诚而有节操的臣民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“每览史籍,观古忠臣义士,出一朝之命,以徇国家之难。”
忠臣烈士
成语解释:指忠义刚烈的臣子。
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李文博传》:“每读书至治乱得失、忠臣烈士,未尝不反复吟玩。”
忠臣孝子
成语解释: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礼论》:“使生死终始若一,一足以为人愿,是先王之道,忠臣孝子之极也。”
义胆忠肝
成语解释:指为人正直忠贞。
成语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七二回:“义胆包天,忠肝盖地,四海无人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