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的成语(共101个)
墨汁未干
成语解释: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。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(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)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》:“可是墨汁未干,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。”
绳墨之言
成语解释:可以作为准绳、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人间世》:“未达人心,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,术暴人之前者,是以人恶有其美也。”
笔墨官司
成语解释:笔墨:文字;官司:诉讼。
写状子起诉。指书面上的辩论。成语出处:清・许叶芬《红楼梦辨》:“借他人酒杯,浇自己块垒,非仅为懵懂辈饶舌,打无谓笔墨官司也。”
墨守成规
成语解释:墨守: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;故称善守为“墨守”;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;成规:现成地规矩、制度。
固执守旧;死报着老规矩不放;不思改革进取。成语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钱退山诗文序》:“如钟嵘之《诗品》,辨体明宗,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。”
浓墨重彩
成语解释: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。形容着力描写。
成语出处: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18章:“九八年,历史肯定会浓墨重彩记上一笔的。”
笔酣墨饱
成语解释:指文章表达流畅,内容充足。
成语出处:秦牧《艺海拾贝・巨日》:“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,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,因此,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了。”
两眼墨黑
成语解释:比喻十分陌生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,两眼墨黑,他不认得上司,上司也不认得他。”
墨突不黔
成语解释:见“墨突”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孔席不暖,墨突不黔。”
画疆墨守
成语解释: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。
成语出处:清・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卷二:“唐初比偶……继以李杜代兴,杯酒论文,雅称同调,而李不袭杜,杜不谋李,未尝党同伐异,画疆墨守。”
践墨随敌
成语解释:践:依循,履行;墨:绳墨,计划;践墨:遵守规律;随敌:顺随敌情。
实施作战计划要顺应敌情的变化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孙武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践墨隨敌,以决战事。”
笔墨之林
成语解释:斯文萃集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对作》:“汉家极笔墨之林,书论之造,汉家尤多。”
形诸笔墨
成语解释:形:描写;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。
用笔墨把它写出来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出关>的“关”》:“但若形诸笔墨,昭示读者,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,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。”
不通文墨
成语解释:通:精通;文墨:指写文章、著述等。
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,与他相交时,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,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,是个好男子。”
浪费笔墨
成语解释: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多鼠斋杂谈》:“他便也只会忌妒,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,攻击别人,且自鸣得意。”
粗通文墨
成语解释:粗:略微;通:通晓。
文墨:指写文章。
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六卷:“有一少年,姓王名臣,长安人氏,略知书史,粗通文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