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的成语(共220个)
骑牛觅牛
成语解释:见“骑驴觅驴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福州大安禅师》:“师即造于百丈,礼而问曰:‘学人欲求识佛,何者即是?’百丈曰:‘大似骑牛觅牛。’”
水牛过河
成语解释:指出露头角,出头露面。
牛骥同皂
成语解释:皂:牲口槽。
牛跟马同槽。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。成语出处:汉・焦赣《易林・升之小畜》:“牛骥同槽,郭氏以亡。”
气吞牛斗
成语解释:牛:牵牛星。
斗:北斗星。
牛斗泛指星空。形容气魄很大。成语出处:明・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〈蟠桃记・诞孙相庆〉》:“看兰孙,气吞牛斗,知不是等闲人。”
牛刀割鸡
成语解释:杀只鸡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大材小用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自纪》:“牛刀割鸡,舒戟采葵。”
牛骥共牢
成语解释:骥:好马。
牛跟马同槽。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张载传》:“及其无事也,则牛骥共牢,利钝齐列,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,此离朱与瞽者同眼之说也。”
割鸡焉用牛刀
成语解释: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,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
杀鸡焉用牛刀
成语解释: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!’”
悬牛头,卖马脯
成语解释:脯:干肉。
挂的是牛头,卖的是马肉干。比喻以次充好,以假乱真,名不副实。成语出处:《晏子春秋・内杂篇》:“君使服之于内,而禁之于外,犹县牛首于门,而卖马脯于内也。”
呼牛也可,呼马也可
成语解释:呼:称呼;可:可以。
叫我牛也好,叫我马也好,我不在乎。指不管别人说什么,自己还是按自己意愿去做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天道》:“昔者子呼我牛也,而谓之牛;呼我马也,而谓之马。”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
成语解释:牛后:牛的肛门。
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
宁为鸡口,勿为牛后
成语解释:宁:宁愿;牛后:牛的肛门。
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成语出处:清・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二回:“生员虽贫士也,语云,‘宁为鸡口,勿为牛后。’岂有圣门弟子,贪纨袴之膏粱,而乱朝廷之名教者乎!”
宁为鸡尸,无为牛从
成语解释:尸:主持,主管。
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,也不做大国的仆从。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,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。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周显王三十六年》胡三省注:“苏秦说韩王宁为鸡尸,无为牛从。尸,主也。”
牛不喝水难按角
成语解释: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57回:“牛不喝水难按角,你老人家只拿定主意不赌,他会怎的?”
牛不饮水强按头
成语解释: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。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九章:“牛不饮水强按头尚且不行,何况是婚姻大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