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的成语(共429个)
活龙活现
成语解释:龙:古代传说的一种灵怪动物。
指像活的龙出现一样。形容神情生动逼真;好像就在眼前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五:“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,初时也疑惑,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,也信了。”
笔走龙蛇
成语解释: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草书歌行》:“恍恍如闻神鬼惊,时时只见龙蛇走。”
强龙不压地头蛇
成语解释: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5回:“你也忒自重了,更不让我远乡之僧--也罢,这正是'强龙不压地头蛇'。”
画龙点睛
成语解释: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。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;使内容生动传神。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。
成语出处:唐・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・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
白龙微服
成语解释:比喻贵人微服出行,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正谏》:“昔白龙下清泠之渊,化为鱼。渔者豫且射中其目。”
乘龙快婿
成语解释:乘龙: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;快婿:称意的女婿。
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。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。成语出处:晋・张方《楚国先贤传》:“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,言得婿如龙也。”
神龙见首不见尾
成语解释:原是谈诗的神韵,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,刚一露面又不见了。也比喻言辞闪烁,使人捉摸不透。
成语出处:清・赵执信《谈龙录》:“诗如神龙,见其首不见其尾,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,安得全体?”
车水马龙
成语解释:车络绎不绝;有如流水;马首尾相接;好像游龙。形容沿途车马很多;成群结队;繁华热闹的场面。也作“马龙车水”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皇后纪上・明德马皇后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
虎穴龙潭
成语解释:龙潜居的深水坑,老虎藏身的巢穴。比喻极险恶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70回:“抵住孔宣的刀。二将又战在虎穴龙潭之中。”
虎踞龙盘
成语解释:踞:蹲或坐;盘:盘绕。
原指石头城(南京城)象猛虎蹲在西面;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。形容地势险要。成语出处:北周 庾信《庾子山集・卷一・哀江南赋》:“昔之虎踞龙盘,加以黄旗紫气。”
龙蟠虎踞
成语解释:象龙盘着,象虎蹲着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特指南京。
成语出处:晋・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'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'”
龙腾虎跃
成语解释:腾、跃:跳起;跳跃。
像龙那样飞腾;像虎那样跳跃。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。也作“龙跳虎跃。”。成语出处:唐・严从《拟三国名臣赞序》:“圣人受命,贤人受任;龙腾虎跃,风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。”
龙潭虎穴
成语解释:潭:深水坑;穴:动物的窝。
龙潜居的深潭;虎藏身的穴窝。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0回:“有分教,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,来试龙潭虎穴。”
龙吟虎啸
成语解释:吟:鸣、叫;啸:兽类长声吼叫。
像龙一样长鸣;像虎一样咆哮。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。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。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;气势盛大。成语出处:唐・李颀《听安万善吹觱篥歌》:“龙吟虎啸一时发,万籁百泉相与秋。”
龙争虎斗
成语解释:龙与虎之间的争斗。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。
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,枉以后龙争虎斗,都是俺鸾交凤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