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龙的成语

龙的成语(共429个)

  • 驹凤雏

    lóng jū fèng chú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。常作恭维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陆云传》:“云字士龙,六岁能属文,性清正,有才理。少与兄机齐名,虽文章不及机,而持论过之,号曰‘二陆’。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,曰:‘此儿若非龙驹,当是凤雏。’”

  • 人中之

    rén zhōng zhī ló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人中豪杰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宋纤传》:“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。”

  • 伏虎

    qián lóng fú hǔ

    成语解释:潜藏的蛟龙,潜伏的猛虎。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何文焕《双珠记・西市认母》:“今日里笔生香,冠礼闱,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。”

  • 蟠凤逸

    lóng pán fèng yì

    成语解释:如龙盘曲,如凤深藏。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与韩刑州书》:“一登龙门,即声誉十倍,所以龙蟠凤逸之士,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。”

  • 生九子

    lóng shēng jiǔ zǐ

    成语解释:古代传说,龙生有九子,九子不成龙,各有所好。比喻同胞兄弟品质、爱好各不相同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徐应秋《玉芝堂谈荟・龙生九子》:“龙生九子不成龙,各有所好。”

  • 混杂

    yú lóng hùn zá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;成分复杂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张志和《和渔夫词》十三:“风搅长空浪搅风,鱼龙混杂一川中。”

  • 姿凤采

    lóng zī fèng cǎi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姿态风采非凡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郭勋《英烈传》第15回:“陶安见太祖龙姿凤采,也自羡得所主。”

  • 鲤鱼跳

   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

    成语解释: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,就会变化成龙。比喻中举、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。也比喻逆流前进,奋发向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埤雅・释鱼》:“俗说鱼跃龙门,过而为龙,唯鲤或然。”

  • 多乃旱

    lóng duō nǎi hàn

    成语解释:喻人多互相依赖,反而办不成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李季可《松窗百说・恃众》:“今不救之,罪分于众而难责,则皆莫之顾,况横身犯众,为人肩利害事耶?谚所谓龙多乃旱是也。”

  • 风虎

    yún lóng fēng hǔ

    成语解释: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乾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

  • 伏虎

    xiáng lóng fú hǔ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有极大能力;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黄粱梦》:“出家人长生不老,炼药修真,降龙伏虎,到大来悠哉也呵。”

  • 虎斗

    hǔ dòu lóng zhē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群雄互相争斗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四折:“再休夸桀纣起刀兵,谩说吴越相吞并,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。”

  • 伏虎降

    fú hǔ xiáng lóng

    成语解释: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
    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二折:“学师父伏虎降龙,跨鸾乘凤。”

  • 蛇混杂

    lóng shé hùn zá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古尊宿语录》第二卷:“殊云:‘凡圣同居,龙蛇混杂。’”

  • 叶公好

    yè gōng hào lóng

    成语解释:叶公: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;好:爱好。
   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;甚至畏惧它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新序・杂事》:“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