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的成语(共150个)
入文出武
成语解释:称人兼备文武之才,入朝为文臣,出朝为将帅。
成语出处:唐・张说《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》:“总军挟郡,入文出武。三十年间,式遏戎虏。”
通文调武
成语解释:谓卖弄文才和武艺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精忠记・严刑》:“我这里是甚麽衙门?谁许你通文调武,可恶!”
文弛武玩
成语解释:文武官员玩忽职守。
成语出处:清・夏燮《中西纪事・剿抚异同》:“成庙暮年,深见承平日久,文弛武玩,禁烟之令稍以操切治之,辄启边衅。”
兴文匽武
成语解释:崇尚文治,偃息兵戎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礼乐志》:“清和六合,制数以五。海内安宁,兴文匽武。”
扬威曜武
成语解释:炫耀武力,显示威风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》:“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,驱其畜产,收其部落。”
整军饬武
成语解释:整顿军队,治理武备。
成语出处:章裕昆《武昌首义纪实》:“清廷鉴于甲午之败,认为非整军饬武,不足以图存,乃于光绪乙未(1895年),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。”
踵武相接
成语解释: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跋焦伯强帖》:“诸公巨人踵武相接,天下毫发丝粟之才,皆得以牵连成就,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!”
威武雄壮
成语解释:威力强大,壮盛有气势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,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、威武雄壮的戏剧来。”
秉文兼武
成语解释:犹言能文能武。
成语出处:唐・牛肃《纪闻・吴保安》:“李将军秉文兼武,受命专征。”
圣神文武
成语解释: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。
成语出处:《书・大禹谟》:“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横抢武夺
成语解释:见“横抢硬夺”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羽书集・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镣铐》:“敌人看到我们的觉醒,因而发生了恐慌。假面具剥掉了,露出了它们的狰狞的面孔来横抢武夺。”
较武论文
成语解释:较:比较,评论。
评论武艺,谈论文章。成语出处: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七回:“此书讲道学,筹经济谈天测地,较武论文,无不原原本本,穷极要妙,此其本领之大也。”
武人不惜死
成语解释:惜:吝惜。
指武官不怕死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岳飞传》:“飞曰:‘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平矣。’”
一十八般武艺
成语解释:泛指各种武术技艺。
成语出处:元・白朴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臣左右开弓,一十八般武艺,无有不会。”
随陆无武,绛灌无文
成语解释:随、陆:随何、陆贾,汉高祖时的文官;绛、灌:绛侯周勃,灌婴,汉高祖时的武将。
指人才的面片性,能文者不能武,能武者不能文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刘元海载记》:吾每观书传,常鄙随陆无武,绛灌无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