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的成语(共150个)
孔武有力
成语解释:形容人很有力气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郑风・羔裘》:“羔裘豹饰,孔武有力。彼其之子,邦之司直。”
耀武扬威
成语解释:耀:炫耀;夸耀;武:武力;扬威:显示威风。
炫耀武力;显示威风;也作“扬威耀武”。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老君堂》第二折:“俺这唐兵人强马壮,耀武扬威,真个是将勇兵骁也。”
武不善作
成语解释: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。
成语出处:《西游记》第六三回:“常言道:‘武不善作’,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,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。”
穷兵黩武
成语解释:穷:用尽;竭尽。
黩:任意;轻率。
出动全部兵力;任意发动战争。形容极端好战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曹丕《车驾临江还诏三公》:“三世为将,道家所忌;穷兵黩武,古有所戒。”
偃武息戈
成语解释:停息武备,不事战争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公孙述传》:“嚣(隗嚣)不及此时推危乘胜,以争天命,而退欲为西伯之事,尊章句,宾友处士,偃武息戈,卑辞事汉,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。”
偃武休兵
成语解释:见“偃武息戈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岳飞《乞解军务第三札子》:“今讲好已定,两宫天眷,不日可还;偃武休兵,可期岁月。”
绳其祖武
成语解释:绳:继续;武:足迹。
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。比喻继承祖业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下武》:“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”
文韬武略
成语解释:文有计谋;武有策略。指智勇双全。韬、略: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是古代的兵书;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7回:“你便有文韬武略,怎逃出地网天罗?”
文恬武嬉
成语解释: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;不以国事为务。文:文官;武:武将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撰平淮西碑文表》:“相臣将臣,文恬武嬉,习熟见闻,以为当然。”
用武之地
成语解释:形容地形险要;利于作战的地方。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姚襄载记》:“洛阳虽小,山河四塞,亦是用武之地。”
武昌剩竹
成语解释: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陶侃传》:“时造船,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,咸不解所以。后正会,积雪始晴,听事前作雪犹湿,于是以屑布地。及桓温伐蜀,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(钉)装船。其综微密,皆此类也。”
整军经武
成语解释:经:治理。
整顿军队,经营武备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;兼弱攻昧,武之善经也。子姑整军而经武乎!”
不文不武
成语解释:既不能文,又不能武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泷吏》诗:“不知官在朝,有益国家不?得无虱其间,不文亦不武。”
能文能武
成语解释:文的武的都行。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十八回:“能文能武,方是男子汉。”
允文允武
成语解释:形容能文能武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鲁颂・泮水》:“允文允武,昭假烈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