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的成语(共138个)
一琴一鹤
成语解释: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,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。形容行装简少,也比喻为官清廉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赵抃传》:“帝曰:‘闻卿匹马入蜀,以一琴一鹤自随;为政简易,亦称是乎!’”
焚琴煮鹤
成语解释:把琴当柴烧,把鹤煮了吃。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宋・洪适《满江红》词:“吹竹弹丝谁不爱,焚琴煮鹤人何肯?”
鹤发松姿
成语解释:白色的头发,松树的姿态。形容人虽老犹健。
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紫微刘丈山水为济川赋》诗:“千章古木散岩谷,鹤发松姿馀典刑。”
鹤骨松姿
成语解释:清奇不凡的气质。多指修道者的形貌。
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普照范炼师写真》诗之三:“鹤骨松姿又一奇,化身千亿更无疑。”
轩鹤冠猴
成语解释:乘轩之鹤,戴帽之猴。比喻滥厕禄位、虚有其表的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》之一:“池鱼幕燕依栖浅,轩鹤冠猴宠渥新。”
虫沙猿鹤
成语解释: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。也指死于战乱的人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
猿鹤虫沙
成语解释:比喻战死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士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
猿鹤沙虫
成语解释: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晋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
”按,今本《抱朴子·释滞》作: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成沙。
”后因以“猿鹤沙虫”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。成语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晋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按,今本《抱朴子・释滞》作:“山徙社移,三军之众,一朝尽化,君子为鹤,小人成沙。”
猿啼鹤唳
成语解释:猿和鹤凄厉地啼叫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十三回:“两崖分虎踞龙盘,四面有猿啼鹤唳。”
猿啼鹤怨
成语解释:见“猿啼鹤唳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御淮》:“听得猿啼鹤怨,泪湿征袍如汗。”
猿悲鹤怨
成语解释:猿和鹤凄厉地啼叫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》诗之二:“猿悲鹤怨因何事?只恐先生袖手归。”
猿惊鹤怨
成语解释:猿猴惊恐,鹤哀怨。形容凄凉悲哀的气氛。多指因战乱,人死于战场而造成的。亦作“猿悲鹤怨”、“鹤怒猿啼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王阮《秋日寄舍弟》诗:“猿惊鹤怨草三尺,楚尾吴头天一方。”
鹤唳猿声
成语解释:鹤鸣猿啼。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:明・梅鼎祚《玉合记・酧负》:“早除却花魔酒病,惯闻他鹤唳猿声,守清夜药垆丹鼎。”
杳如黄鹤
成语解释:杳:无影无声;黄鹤: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。
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,从此不再回来。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。成语出处:唐・崔灏《黄鹤楼》诗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,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
煮鹤焚琴
成语解释:杀掉鹤;烧了琴。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。焚:烧。
成语出处: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篆集》引《西清诗话》:“义山《杂纂》,品目数十,盖以文滑稽者。其一曰杀风景,谓清泉濯足,花下晒晖,背山起楼,烧琴煮鹤,对花啜茶,松下喝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