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的成语(共138个)
骑鹤上维扬
成语解释:比喻欲集做官、发财、成仙于一身,或形容贪婪、妄想。同“骑鹤上扬州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孙惟信《阮郎归》:“许谁骑鹤上维扬,温柔和醉乡。”
骑鹤望扬州
成语解释:比喻欲集做官、发财、成仙于一身,或形容贪婪、妄想。同“骑鹤上扬州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张宇《和李子微村居》:“更求名与利,骑鹤望扬州。”
骑鹤上扬州
成语解释: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、发财、成仙于一身,或形容贪婪、妄想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殷芸《小说》卷六:“有客相从,各言所志:或原为扬州刺史,或原多赀财,或原骑鹤上升,其一人曰:‘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。’欲兼三者。”
骑上扬州鹤
成语解释:比喻欲集做官、发财、成仙于一身,或形容贪婪、妄想。同“骑鹤上扬州”。
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
成语解释:腰缠:指随身携带的财物;贯:旧时用绳索穿钱,每一千文为一贯。
装着很多钱,骑着鹤到扬州去遨游。比喻钱财极多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殷芸《商芸小说・吴蜀人》:有客相从,各言所志,或原为扬州刺史,或原多赀财,或原骑鹤上升。其一人曰:‘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。’欲兼三者。
鹤鸣九皋
成语解释:九皋:深泽。
鹤鸣于湖泽的深处,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。比喻贤士身隐名著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鹤鸣》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”
鹤鸣之士
成语解释: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中孚》:“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;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”
老鹤乘轩
成语解释:轩:古代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。
比喻滥充官位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闵公二年》:“狄人伐卫,卫懿公好鹤,鹤有乘轩者。将战,国人受甲者皆曰:‘使鹤,鹤有禄位。余焉能战?’”
续凫断鹤
成语解释:比喻违失事物本性,欲益反损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骈拇》:“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
续凫截鹤
成语解释:比喻违失事物本性,欲益反损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庄子・骈拇》:“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
凫胫鹤膝
成语解释:指事物各有长短。
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骈拇》:“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
松形鹤骨
成语解释:形容仪容清癯、轩昂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:“玄德视其人,松形鹤骨,器宇不凡。”
羊鹤不舞
成语解释:比喻虽然训练有素,但临场表现失常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排调》:庾失小望,遂名之为羊公鹤。昔羊叔子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而不肯舞,故称比之。
羊公之鹤
成语解释:羊公:指晋朝征南大将军羊祜。
原指羊公不舞之鹤。现比喻名不副实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排调》:庾失小望,遂名之为羊公鹤。昔羊叔子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而不肯舞,故称比之。
长身鹤立
成语解释:鹤立:像鹤站立。
形容瘦而高的人。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2回:“就在这一阵笑语声中,有一个长身鹤立的人……两脸绯红,醉态可掬,七跌八撞的冲进房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