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的成语(共213个)
运用之妙,在于一心
成语解释:妙:巧妙;心:思考,灵活。
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,全在于善于思考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3回:“汤镇台道:且不要管他,‘运用之妙,在于一心’。”
杀鸡焉用牛刀
成语解释: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!’”
韩信用兵,多多益办
成语解释:比喻越多越好。同“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三:“韩信用兵,多多益办。此是化工造物之妙,与文同用。”
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
成语解释:指长期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备一旦用兵打仗。同“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我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。空有满朝文武,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!都是些畏刀避箭的。”
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
成语解释:指长期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备一旦用兵打仗。
成语出处: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上:“王贲启奏曰:‘告陛下,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。’”元・高文秀《渑池会》第三折:“主公,可不道,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。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!”
不得已而用之
成语解释:用:使用。
没有办法,只好采用这个办法。成语出处:《六韬・文韬・兵道》:“圣王号兵为凶器,不得已而用之。”
豪厘不伐,将用斧柯
成语解释: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,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绵绵不绝,蔓蔓奈何?豪厘不伐,将用斧柯,前虑不定,将有大患,将奈之何?’”
礼之用,和为贵
成语解释:和:和谐,协调。
按礼行事,当以和平和谐为本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礼之用,和为贵,先王之道,斯为美。”
取之不尽,用之有余
成语解释:拿不完,用不尽。形容非常丰富,源源不断。
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4回:“你自己的家财取之不尽,用之有余……却是因何舍了自己的祖业,去住人家的不吉房廊?”
心病还用心药医
成语解释: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,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才能解决。
成语出处:清・如莲居士《薛刚反唐》第86回:“自古道,心病还用心药医。怎生设计害了方表,弄他妻子到手。”
学非所用,用非所学
成语解释: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,有用的又没有学。指学和用脱节背离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叶伯巨传》:“比到京师,而除官多以貌选,所学或非其所用,所用或非其所学。”
养兵千日,用在一时
成语解释:养兵:指供养训练士兵;千日:指长时间。
平时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0回:“朝廷养兵千日,用在一时,汝安敢出怨言,以慢军心!”
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
成语解释:用:任用;行:做,实行;舍:不用;藏:退隐。
任用就出来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隐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”
材大难用
成语解释: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。后形容怀才不遇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逍遥游》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。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,立之涂,匠者不顾。今子之言,大而无用,众所同去也。”
才大难用
成语解释:见“材大难用”。
成语出处:《书言故事・花木类》:“有才不遇,曰才大难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