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则的成语

则的成语(共167个)

  • 谋先事昌

    móu xiān zé shì chāng

    成语解释:谋计划、计谋;昌:兴盛。
    事前做好计划,事情就容易成功兴盛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丛谈》:谋先事则昌,事先谋则亡。

  • 言美响美

    yán měi zé xiǎng měi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人的人格、行为高尚,声誉也必然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列子・说符》:言美则响美,身长则影长,身短则影短。名也者,响也;身也者,影也。

  • 易地皆然

    yì dì zé jiē rán

    成语解释:易:更换;皆然:都一样。
    改换到别人的环境,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、颜子易地则皆然。”

  • 一,二

    yī zé yī , èr zé èr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老老实实,毫不含糊。同“一是一,二是二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则要你一则一,二则二。”

  • 变,变

    qióng zé biàn , biàn zé tōng

    成语解释:穷:穷尽,困窘。
    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,变化了就会继续向前发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易,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

  • 厉,浅

    shēn zé lì , qiǎn zé jiē

    成语解释:厉,以衣涉水。揭,撩衣渡水。全句是说渡深水时不脱衣服而过,渡浅水时则撩起衣服而过。比喻行动因时制宜,或见机行事的意思。省作“深厉浅揭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诗经邶风匏有苦叶:“深则厉,浅则揭。”

  • 说大人藐之

    shuō dà rén zé miǎo zhī

    成语解释:大人:大人物。
    原指向大人物游说时,不能把他们的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。后比喻敢于同权威名流争鸣辩论的精神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说大人则藐之,勿视其巍巍然。

  • 思而不学

   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

    成语解释:殆:精神疲倦而无所得;思:思考。
    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,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学而不轴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
  • 名不正言不顺

    míng bù zhèng zé yán bù shùn

    成语解释:名:名分;顺:合理。
    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,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。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,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

  • 山有木工度之

    shān yǒu mù gōng zé duó zhī

    成语解释:度:图谋。
    山上有树木,工匠才能量材使用。比喻人有了德才,然后才有可能被人重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十一年》:周谚有之曰:‘山有木,工则度之;宾有礼,主则择之。

  • 上用目,下饰观

    shàng yòng mù , zé xià shì guān

    成语解释:在上边的能够明察,下边的伪装行为就会被发现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有度》:上用目,则下饰观;上用耳,则下饰声。

  • 水激旱,矢激

    shuǐ jī zé hàn , shǐ jī zé yuǎn

    成语解释:水流矢飞,受阻则劲悍而去远。旱,通“悍”。比喻因祸致福。

  • 改之,无嘉勉

    yǒu zé gǎi zhī , wú zé jiā miǎn

    成语解释: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,没缺点、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。

  • 民生在勤,勤不匮

    mín shēng zài qín , qín zé bù kuì

    成语解释:匮:缺乏。
   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,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

  • 同衾,死同穴

    shēng zé tóng qīn , sǐ zé tóng xué

    成语解释:衾:被子;穴:墓穴。
    活着同盖一条被子,死了同葬一个墓穴。形容夫妇感情深厚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四折:不恋豪杰,不羡骄奢,自愿地生则同衾,死则同穴。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