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的成语(共703个)
天堂地狱
成语解释:原为佛家语。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,恶人死后堕入地狱。佛家用以劝善惩恶。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天竺迦毘黎国传》:“且要天堂以就善,曷若服义而蹈道;惧地狱以敕身,孰与从理以端心。”
天悬地隔
成语解释:悬、隔:距离远。
比喻相差极大。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陆厥传》: “一人之思,迟速天悬;一家之文,工拙壤隔。”
五体投地
成语解释:五体:头和四肢;投地:着地。
两手、两膝和头一起着地。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。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中天竺国传》:“今以此国君臣民庶,山川珍重,一切珍重,一切归属,五体投地,归诚大王。”
必争之地
成语解释: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王悦传》:“白马要冲,是必争之地。今城守寡弱,易可图也。”
开天辟地
成语解释:辟:开辟。
古代神话传说;盘古氏开天辟地;才开始了人类历史。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。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音乐志中》:“开天辟地,峻岳夷海。”
一隅之地
成语解释:隅:角落。
形容地域狭小。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王弘传论》:“晋自中原沸腾,介居江左,以一隅之地,抗衡上国。”
一席之地
成语解释:放一个席位的地方。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后妃传上》:“妇人智识不远,有忤盛情,然贵妃久承恩顾,何惜宫中一席之地,使其京戮,安忍取辱于外哉!”
缩地补天
成语解释:指改造天地宇宙。比喻做非凡之事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音乐志一》:“高祖缩地补天,重张区宇;反魂肉骨,再造生灵。”
席地而坐
成语解释:席:坐席。
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。现多指坐在地面上。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李茂贞传》:“但御军整众,都无纪律,当食造庖厨,往往席地而坐。”
赤地千里
成语解释:赤:空无所有。
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。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。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唐庄宗纪上》:“克用兵大掠晋绛,至于河中,赤地千里。”
立地书厨
成语解释: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渊博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吴时传》:“时敏于为文,未尝属稿,落笔已就,两学目之曰‘立地书厨’。”
天长地久
成语解释: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
地久天长
成语解释: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。常言时间很长;永远不变。(多指双方关系)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
方寸之地
成语解释:指心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:“吾见子之心矣:方寸之地虚矣。”
置之死地
成语解释: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