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的成语(共64个)
认敌作父
成语解释:同“认贼作父”。
成语出处:蒲韧《二千年间》八:“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些认敌作父、卖国求荣的大汉奸。”
为民父母
成语解释:这:作为,充当;父母:即父母官。
担任地方行政长官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为民父母行政,不免于率兽而食人,恶在其为民父母也?”
徒读父书
成语解释:徒:只。
父书:父亲之言论。
白读父亲的兵书。比喻人只知死读书,不懂得运用知识,加以变通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括徒能读其父书,不知合变也。”
田父之功
成语解释: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三》:“田父见之,无劳倦之苦,而擅其功……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,有田父之功。”
田父野叟
成语解释:乡间农夫,山野父老。泛指民间百姓。
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登封令薛侯去思颂》:“方春劝耕,遭田父野叟于途,慰以农里之言,而勉之孝弟之训。”
田父野老
成语解释:乡间农夫,山野父老。泛指民间百姓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苏轼传》:“轼与田父野老,相从溪山间,筑室于东坡,自号‘东坡居士’。”
顽父嚚母
成语解释:指愚顽暴虐的家长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尧典》:“父顽,母嚚,象傲。”
召父杜母
成语解释:召:指两汉召信臣;杜:指东汉杜诗。
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,行善政。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杜诗传》:“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”
父母国
成语解释:指祖国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:“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’”
无颜见江东父老
成语解释:江东:借指家乡。
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,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不知其子视其父
成语解释: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。表示教育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。
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・六本》:不知其子视其父,不知其人视其友,不知其君观其所使,不知其地视其草木。
无面目见江东父老
成语解释: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。
成语出处:语本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檥船待……项王笑曰:‘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
成语解释:媒妁:婚姻介绍者。
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,并经媒人介绍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