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父的成语

父的成语(共64个)

  • 慈子孝

    fù cí zǐ xiào

    成语解释:父:指父母;子:子女。
    父母对子女慈爱,子女对父母孝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礼运》:“何谓人义?父慈,子孝,兄良,弟悌,夫义,妇听,长惠,幼顺,君仁,臣忠。”

  • 追日

    kuā fù zhuī rì

    成语解释:古代神话。同“夸父逐日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矛盾论》:“神话中的许多变化,例如《山海经》中所说的‘夸父追日’……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,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、想象的、主观幻想的变化……”

  • 子无隔宿之仇

    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

    成语解释:宿:夜。
    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。指仇怨容易消除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‘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’,‘父子无隔宿之仇’!你伤害我师父,我怎么不来救他?”

  • 无犬子

    hǔ fù wú quǎn zǐ

    成语解释: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。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。

    成语出处: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・最后的贵族》:“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,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,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。”

  • 子承

    zǐ chéng fù yè

    成语解释: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利山和尚》:“僧问:不历僧只获法身,请师直指。师云:子承父业。”

  • 子继

    zǐ jì fù yè

    成语解释: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品藻》:“使子继父业,弟承家祀,有何不可?”

  • 债子还

    fù zhài zǐ huán

    成语解释:父亲生前的债务,由子女负责偿还。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。

    成语出处:祝兴义《此生此夜》:“我知道自己出身不好,在娘胎就背上父辈罪恶的包袱。就算是‘父债子还’吧。”

  • 子为

    zǐ wéi fù yǐn

    成语解释: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。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孔子曰:‘吾党之直者异于是。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’” 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周秦》:“闻子为父隐,父为子隐,未闻父子之相坐也。”

  • 为子隐

    fù wéi zǐ yǐn

    成语解释: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

  • 母之邦

    fù mǔ zhī bāng

    成语解释:指祖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“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”

  • 之蛊

    gàn fù zhī gǔ

    成语解释:干:承担,从事;蛊:事、事业。
    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蛊》:“干父之蛊,有子,考无咎。”

  • 母官

    fù mǔ guān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且莫说我是父母官,即使平交,也不该如此!”

  • 子兵

    fù zǐ bīng

    成语解释: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卫・吴起《吴子・治兵》:“与之安,与之危,其众可合而不可离,可用而不可疲,投之所往,天下莫当,名曰父子之兵。”

  • 认仇作

    rèn chóu zuò fù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认贼作父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朋友,虽然在我们之中,有汉奸,有傀儡,有卖国贼,他们认仇作父,为虎作伥,但他们那班可耻的人,终竟是少数。”

  • 认贼为

    rèn zéi wéi fù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认贼作父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苏曼殊《遁迹记》:“先是余家既亡,怅怅无之。大盗更迫我侪,为供奔走。测彼居心,是畜猎犬之技。斯是认贼为父,自残梵裔者,亦复不少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