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的成语(共186个)
- 眼中疔,肉中刺- 成语解释:疔:疔疮。 
 眼睛里面的疔疮,肌肉中的刺。比喻心目中最痛恨、最讨厌的人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我见了那穷汉,似眼中疔,肉中刺。” 
- 含着骨头露着肉- 成语解释:比喻说话半吞半吐,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8回:“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,须先和我说明白了。要是这么‘含着骨头露着肉’的,我倒不收。” 
- 悬羊头,卖狗肉- 成语解释:悬:吊挂。 
 挂的是羊头,卖的是狗肉。比喻以次充好,以假充真,名不副实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天钵元禅师法嗣》:“有般名利之徒,为人天师,悬羊头,卖狗肉。” 
- 眼中钉,肉中刺- 成语解释:眼睛里面的疔疮,肌肉中的刺。比喻心目中最痛恨、最讨厌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2回:“我们娘儿俩今儿一齐死给他看!替他拔去眼中钉,肉中刺,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!” 
- 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- 成语解释: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。 - 成语出处:《列女传・贤明》:“今以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,而怀楚国之忧,其可乎?” 
- 生死骨肉- 成语解释:使死人复生,白骨长肉。形容恩惠极深厚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颜真卿《谢户部侍郎表》:“生死骨肉,受赐已深。” 
- 剜肉做疮- 成语解释:犹剜肉成疮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下卷:“欲于静坐时,将好名好货等根,逐一搜寻扫除廓清,恐是剜肉做疮否?” 
- 剜肉成疮- 成语解释:本想割肉医疮,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。比喻行事只顾一面,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崔与之《辞免除四川制置使札子》:“剜肉成疮,有根本先拨之虑;张颐待哺,有樵苏后爨之忧。” 
- 枯骨生肉- 成语解释:犹言起死回生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于仲文传》:“伏愿垂泣辜之恩,降云雨之施,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,则寒灰更然,枯骨生肉。” 
- 食不兼肉- 成语解释:吃饭不用两道肉食。谓饮食节俭。 - 成语出处:《尹文子・大道上》:“昔晋国若奢,文公以俭矫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,无几时,人皆大布之衣,脱粟之饭。” 
- 食不重肉- 成语解释:见“食不兼肉”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管晏列传》:“既相齐,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。” 
- 生肉枯骨- 成语解释:枯骨:白骨。 
 使死者再生,枯骨长肉。形容施惠很深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刑法志》:“至义畅于三代之际,遗风播于百世之后,生肉枯骨,惠侔造化。” 
- 朽骨重肉- 成语解释: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辙《谢复官表》:“时雨既至,靡物不蒙,遂使死灰再然,朽骨重肉。” 
- 肌肉玉雪- 成语解释:形容皮肤光滑白嫩,像玉石和白雪一般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殿中少监马君墓志》:“姆抱幼子立侧,眉眼如画,发漆黑,肌肉玉雪,可念殿中君也。” 
- 惊肉生髀- 成语解释:惊叹久处安逸,不能有所作为。 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备住荆州数年,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,见髀里肉生,慨然流涕。还坐,表怪问备,备曰:‘吾常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。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。日月若驰,老将至矣,而功业不建,是以悲耳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