吞的成语(共91个)
气忍声吞
成语解释:受了气而勉强忍耐,不说什么话。形容窝囊。
成语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他一世儿为人,半世儿孤贫,气忍声吞,何日酬恩。”
气吞河山
成语解释:吞:吞掉。
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势、气魄很大。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1章:“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,气吞河山,大旗指处,悍贼披靡。”
气吞湖海
成语解释:犹气吞山河。
成语出处:清・查慎行《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》诗:“气吞湖海豪犹昔,老阅沧桑骨已仙。”
气吞虹霓
成语解释:虹霓:彩虹。
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。形容气魄宏大。成语出处:宋・岳珂《桯史・王义丰诗》:“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,曰:‘先生气吞虹霓,今独少卑之,何也?’”
气吞斗牛
成语解释:斗、牛:牵牛星和北斗星。
气势可以吞没星斗。形容气魄宏大。气吞虹蜺
成语解释:犹气吞山河。形容气魄宏大。
气吞虹蝩
成语解释:犹气吞山河。形容气魄宏大。
钳口吞舌
成语解释:犹言闭口不言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若使下官事非其虚,罪得其实,亦当钳口吞舌,伏匕首以殒身。”
茹泣吞悲
成语解释:茹:吃;茹泣:饮泣。
形容十分悲痛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齐・王融《画汉武北伐图上疏》:“北地残氓,东部遗老,莫不茹泣吞悲,倾耳戴目,翘心仁政,延首王风。”
声吞气忍
成语解释:吞:咽下。
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,不敢出声抗争。成语出处:明・高明《琵琶记・瞷询衷情》:“夫人,非是我声吞气忍,只为你爹行势逼临,怕他知我要归去,将人厮禁。”
生吞活夺
成语解释:生:原封不动。
形容粗暴地抢夺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16章:“原先本打算田三厅直接办理的,梁寒操生吞活夺的抢夫,乃超和鹿地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。”
卧雪吞毡
成语解释: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,睡在雪地里,吃毛毡,却坚贞不屈。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。后用以比喻民族气节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苏武传》:乃幽武置大窑中,绝不饮食,天雨雪,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,数日不死,匈奴以为神。
巴蛇吞象
成语解释:巴蛇:传说中的大蛇。
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。比喻人心不足,贪得无厌。成语出处:《山海经・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