竖的成语(共50个)
- 横说竖说- 成语解释:说服别人或向人提出请求。 - 成语出处:《景德传灯录・希运禅师》:“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,横说竖说,犹未知向上关棙子。” 
- 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名- 成语解释:竖子:小子,有轻蔑之意。 
 时代无英雄,使无名之辈成了豪杰。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阮籍传》:尝登广武,观楚汉战处,叹曰:‘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名。’ 
- 横七竖八- 成语解释:有的横着;有的竖着。形容杂乱无章;没有条理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4回:“一片瓦砾场上,横七竖八,杀死的男子妇女,不计其数。” 
- 七横八竖- 成语解释:有的横,有的竖,杂乱无章。形容纵横杂乱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一片瓦砾场上,横七竖八,杀死的男子妇人,不计其数。” 
- 独竖一帜- 成语解释:同“独树一帜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:“所以能独竖一帜者,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。” 
- 瞋目竖眉- 成语解释:瞋目:瞪大眼睛。 
 瞪大眼睛,竖起眉毛。形容极其愤怒的样子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袁枚《新齐谐・狮子大王》:“上坐官貌颇温良,闻土神话即怒,瞋目竖眉厉声索二青衣。” 
- 标新竖异- 成语解释:指提出新奇的主张,表示与众不同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外制集>序》:“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:抽黄对白,肥皮厚肉,其失也靡;标新竖异,牛鬼蛇神,其失也纤。” 
- 柳眉倒竖- 成语解释: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。 - 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那女子不听犹可,听了之话,只见她柳眉倒竖,杏眼圆睁;腮边烘两朵红云,面上现一团煞气。” 
- 毛发倒竖- 成语解释:倒竖:尾端朝上直立。 
 汗毛、头发都竖起来。①比喻怒不可遏。②形容很害怕,很紧张。亦作“毛发皆竖”、“毛发尽竖”、“毛发为竖”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0回:“腾读毕,毛发倒竖,咬牙嚼舌,满口流血。” 
- 歪八竖八- 成语解释:杂乱不整的样子。 
- 歪七竖八- 成语解释:歪歪扭扭的。形容不正的样子。 - 成语出处:茅盾《上海・我的二房东》: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,里门口,都有些红纸小方块;烂疮膏药似的,歪七竖八贴着。” 
- 横三竖四- 成语解释:犹言横七竖八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三回:“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,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,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。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。” 
- 横眉竖眼- 成语解释: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。 - 成语出处: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来了长安一个半月,在我面前,总看见你横眉竖眼,满脸的怨气。” 
- 竖子成名- 成语解释: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阮籍传》:“(阮籍)尝登广武,观楚汉战处,叹曰:‘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名。’” 
- 柳眉踢竖- 成语解释: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。踢竖,横竖。 - 成语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:“只见那婆惜柳眉踢竖,星眼圆睁,说道:‘老娘拿是拿了,只是不还你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