竖的成语(共50个)
二竖为虐
成语解释: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;虐:侵害。
比喻疾病缠身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
竖子不足与谋
成语解释:竖子:小子;谋:计议,商量。
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唉!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”
竖起脊梁
成语解释:比喻振作精神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》:“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,然正大之体,挺特之气,竖起脊梁,当时轻重有无,独于门下归心而已。”
起偃为竖
成语解释:偃:卧躺。
竖:立,站着。
使躺着的人站起来。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钟繇传》:“繇欲轻减大辟之条,以增益刖刑之数,此即起偃为竖,化尸为人矣。”
五尺竖子
成语解释:同“五尺之童”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仲尼》:“仲尼之门,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。”
横拖竖拉
成语解释:犹横拖倒拽。
成语出处:陆文夫《荣誉》:“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,打篮球的一等好手,横拖竖拉地就把方巧珍顶到大礼堂门口。”
横挑鼻子竖挑眼
成语解释:比喻百般挑剔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三幕:“他横挑鼻子竖挑眼,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,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。”
横遮竖挡
成语解释:见“横拦竖挡”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三:“守门的手足并用,横遮竖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。”
横躺竖卧
成语解释:竖,亦作“竖”。躺卧凌乱貌。
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两个和尚反倒横躺竖卧血流满面的倒在地下丧了残生。”
横倒竖卧
成语解释:见“横躺竖卧”。
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。”
横拦竖挡
成语解释:多方阻挡。
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不想舅太太只管这等横拦竖挡的说着,他一积伶,到底反底下那几个字商量出来了。”
横眉竖目
成语解释:指耸眉瞪眼,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清・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62回:“带着十六七个打手,都是横眉竖目,身穿紫花布裤褂,青布抓地虎靴子,手持木棍、铁尺。”
横拖竖曳
成语解释:用暴力强拉硬拖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那差役便横拖竖曳,把他抓到轿前。”
二竖为灾
成语解释: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。
比喻疾病缠身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鲁 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