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儿的成语

儿的成语(共167个)

  • 防老,积谷防饥

    yǎng ér fáng lǎo , jī gǔ fáng jī

    成语解释: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,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左圭《百川学海》:“临刑无惧色,曰:‘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。’太守曾天游奏之,乃免死。”

  • 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

    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 , 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

    成语解释:九州:指全中国。
    月亮普照全中国,而人间苦乐不同,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,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冯玉梅团圆》:“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?几家夫妻同罗帐,几家飘散在他州?”

  • 八百

    qiān ér bā bǎi

    成语解释:一千左右。

    成语出处:胡天培《山村新人》:“一春天,保管能赚他个千儿八百的。”

  • 造化小

    zào huà xiǎo ér

    成语解释:造化:指命运;小儿:小子,轻蔑的称呼。
    这是对于命运的一种风趣说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文艺传上・杜审言》:“审言病甚,宋之问、武平一等省候何如,答曰:‘甚为造化小儿相苦,尚何言?’”

  • 皇帝

    ér huáng dì

    成语解释: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,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。后泛指投靠外国,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四夷附录第一》:“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,其书常曰:‘报儿皇帝云。’”

  • 行千里母担忧

    ér xíng qiān lǐ mǔ dān yōu

    成语解释:儿女出门在外,母亲总是不放心。形容母爱真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4回:“你这个冤家,在何处饮酒,这早晚方回,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。”

  • 老少

    qī ér lǎo shǎo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妻儿老小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9卷:“引了妻儿老少,和刘青等心腹三十余人,径投望江县天荒湖来。”

  • 女之情

    ér nǔ zhī qíng

    成语解释: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。亦作“儿女私情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2卷:“孩儿今已离尘奉道,岂复有儿女之情。”

  • 一股脑

    yī gǔ nǎo er

    成语解释:通通。

    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6回:“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,一股脑儿都倒翻了。”

  • 说梦

    chī ér shuō mèng

    成语解释:痴:呆,傻。
    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。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水调歌头》:“莫向痴儿说梦,且作山人索价,颇怪鹤书迟。”

  • 暴富

    qǐ ér bào fù

    成语解释:乞儿:乞丐。
    乞丐骤然发了大财。比喻学问大增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瓶史・器具》:“然寒微之士,无从致此,但得宣、成等窑磁瓶各一二枚,亦可谓乞儿暴富矣。”

  • 鬻女

    mài ér yù nǚ

    成语解释:鬻:卖。
    指穷困到极点;无法养家糊口;维持生活;被迫卖掉自己的儿女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7回:“破家荡产,鬻儿卖女,时有所闻。”

  • 黄口小

    huáng kǒu xiǎo ér

    成语解释:黄口:儿童;小儿:小孩子。
    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许碏《题南岳招仙观壁上》诗:“黄口小儿初学行,唯知日月东西生。”

  • 寡妇

    gū ér guǎ fù

    成语解释:死了父亲的孩子,死了丈夫的妇女。泛指失去亲人,无依无靠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陈龟传》:“战夫身膏沙漠,居人首系马鞍。或举国掩尸,尽种灰灭,孤儿寡妇,号哭城空,野无青草。”

  • 女情长

    ér nǚ qíng cháng

    成语解释:儿女:男女。
    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;难舍难分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钟嵘《诗品・晋司张华》:“尤恨儿女情多,风云气少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