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的成语(共221个)
举不胜举
成语解释:举:列举;不胜:不尽。
列举也列举不完。形容很多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伪自由书・后记》引谷春帆《谈“文人先行”》:“公开告密,卖友求荣,卖身投靠的勾当,举不胜举。”
不胜枚举
成语解释:胜:尽;枚:个。
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。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:“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,又复不胜枚举。”
不识抬举
成语解释:识:知道;抬举:称赞;提拔。
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。也作“不受抬举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4回:“这和尚好不识抬举。”
纲举目张
成语解释:纲;鱼网上的总绳;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。目:网眼;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。
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;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。也比喻条理分明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用民》:“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。”汉・郑玄《序》:“举一纲而万目张,解一卷而众篇明。”
举案齐眉
成语解释:案:有脚的托盘。
汉代的梁鸿、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;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;以示对梁鸿的尊敬。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逸民传・梁鸿》:“为人赁舂,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”
举棋不定
成语解释:举:拿起;拿着。
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。比喻临事犹豫不决;拿不定主意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”
成败在此一举
成语解释:举:举动。
成功、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。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苻坚载记上》:“成败之机,在斯一举。
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
成语解释:举:推荐。
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。形容办事公正无私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言语》:“荀慈明曰:‘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,以为至公。’”
举足轻重
成语解释: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窦融传》:“方蜀汉相攻,权在将军,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。”
人存政举
成语解释: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,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。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
举一反三
成语解释:反:类推。
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;能够由此及彼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轻而易举
成语解释:轻:轻松;举:向上托。
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。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宋・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
举国若狂
成语解释:举:全;狂:疯狂。
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;纵情欢乐不能自已;都像疯狂了似的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杂记下》:“子贡观于蜡。孔子曰:‘赐也乐乎?’对曰:‘一国之人皆若狂,赐未知其乐也。’”
一举两得
成语解释:举:做事。
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束皙传》:“赐其十年之复,以慰重迁之情。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。”
选贤举能
成语解释:选举贤人;荐举能人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食货志上》:“设官分职,选贤任能,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,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。此义不可不知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