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的成语(共221个)
束缊举火
成语解释:同“束缊请火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吕季臣诗序》:“国破家亡,年衰岁暮,束缊举火,轹釜待炊,季臣意殊安之。”
众擎易举
成语解释:比喻大家齐心协力;就容易把事情办好。擎:往上托举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,众擎易举,已有个成数了,不日便可奉请开复。”
举止不凡
成语解释:举动不平凡。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,与众不同。
成语出处:清・壮者《扫迷帚》第五回:“昨见二君举止不凡,询及栈主,始知兄即吴江卞某,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,敢问此位名姓?”
举止大方
成语解释:举动不俗气,不做作。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,堂堂正正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一回:“若是正经的女子,见了人一样,不见人也是一样,举止大方,不轻言笑的,那怕他在街上走路,又碍甚幺呢?”
延颈举踵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。
伸长勃子,踮起脚跟。形容盼望十分殷切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法箧》:“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,曰:‘某所有贤者’,赢粮而趣之。”
举目无亲
成语解释:举目:抬头看。
抬头张望;没有一个亲人。形容人生地疏、孤独无依。成语出处:唐・薛调《刘无双传》:“四海之广,举目无亲戚,未知托身之所。”
高飞远举
成语解释:举:飞、去。
飞得又高又远。比喻前程广大。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八・尊贤・十三节》:“鸿鹄高飞远翔,其所恃者六翮也。”
举止失措
成语解释:措:安放,放置。
举动失常,不知如何办才好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8回:“睿闻知两处危急,举止失措,甚是惊慌。”
举重若轻
成语解释: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。
成语出处:清・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
多此一举
成语解释:举:行动、举动。
做出不必要的;多余的举动。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。成语出处:清・侯方域《南省策》:“而况于避影匿形,惟恐多此举,以身累者乎?”
飙举电至
成语解释:飙:疾风、暴风。
风起云涌闪电到。形容声势猛烈。成语出处: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世务》:“匈奴贪狼,因时而动,乘可而发,飙举电至。”
举世无双
成语解释:举:全。
全世界没有第二个。形容稀有罕见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牧斋《钱牧斋尺牍・答定海县张绍谦》:“治行比憺惟之卓鲁,举世无双。”
举世瞩目
成语解释:举:全;瞩目:注视。
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渔夫》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。”《国语・晋语》:“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。”
举手之劳
成语解释:举:抬起。
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。比喻事情轻而易举;毫不费力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
一举成名
成语解释:原指一旦科举及举;就会名闻天下。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》:“公一举成名而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