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举的成语

举的成语(共221个)

  • 土洋并

    tǔ yáng bìng jǔ

    成语解释: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这座建筑物,真可谓土洋并举、中西合璧了。”

  • 如鸿毛,取如拾遗

    jǔ rú hóng máo , qǔ rú shí yí

    成语解释:举一根羽毛,拾一件东西。比喻事情容易做,不费气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梅福传》:“举秦如鸿毛,拾楚若拾遗。”

  • 鸿鹄高飞,一千里

    hóng hú gāo fēi , yī jǔ qiān lǐ

    成语解释:鸿鹄:天鹅。
    天鹅高高飞翔,一飞千里。指人有雄才大略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留侯世家》:“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。”

  • 内称不避亲,外不避怨

    nèi chēng bù bì qīn , wài jǔ bù bì yuàn

    成语解释:举:推荐。
    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。形容办事公正无私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:“儒有内称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,程功积事,推贤而进达之,不望其报。”

  • 世无比

    jǔ shì wú bǐ

    成语解释:举:全,皆;举世:全世界。
    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。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钱易《南部新书》庚卷:“萧颖士,开元中,年十九,擢进士第,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,然性偏躁,忽忿戾,举世无比。”

  • 两失

    yī jǔ liǎng shī

    成语解释:举:举动。
    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。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纲鉴抄略》:“朝廷一举而两失。纵不能复后,宜还仲淹、道辅。”

  • 知情不

    zhī qíng bù jǔ

    成语解释:举:检举。
    了解情况而不揭发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一回:“我为巡城之职,理宜奏闻;若为朋友之情,匿而不奏,这知情不举的罪名,亦所不免。”

  • 眼无亲

    jǔ yǎn wú qīn

    成语解释:抬头看,看不见一个亲人。比喻孤单无依,人地生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我举眼无亲,见了你,如见我女儿一般。”

  • 鼎绝膑

    jǔ dǐng jué bìn

    成语解释:绝:折断;膑:胫骨。
    双手举鼎,折断胫骨。比喻能力小,不能负担重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本纪》:“武王有力,好戏。力士任鄙、乌获、孟说皆至大官。王与孟说举鼎,绝膑。”

  • 时绌

    shí chù jǔ yíng

    成语解释:绌:不足;赢:有余。
    在衰败的时强做奢侈的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韩世家》:“今年旱,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,而顾益奢,此谓时绌举赢。”

  • 世莫比

    jǔ shì mò bǐ

    成语解释:举:全,皆;举世:全世界。
    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。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钱易《南部新书》乙卷:“孝行忠鲠,举世莫比,门表阙台者六所,今古无之。”

  • 目皆是

    jǔ mù jiē shì

    成语解释:抬头看满眼都是。形容数量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林语堂《思满大人》:“今也不然,举目皆是‘同志’。”

  • 道不

    dào bù jǔ yí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阚祾传》:“部兵皆群盗,横相侵牟,祾案罪杀之,虽亲故无脱者,至道不举遗。”

  • 鼎绝脰

    jǔ dǐng jué dòu

    成语解释:举:抬起;绝:折断;脰:颈项。
   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。比喻力小不能胜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?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,莫敢辞乎?举鼎绝脰之患,恐遂不免也。”

  • 无遗策

    jǔ wú yí cè

    成语解释:举:提出;策:计谋、办法。
    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。形容足智多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万举而无遗策矣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