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打的成语

打的成语(共248个)

  • 光棍

    dǎ guāng gùn

    成语解释:指单身成年男子适婚年龄后仍未结婚或婚后又失去妻子的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50章:“虽然他和她结婚几年,但一直等于打光棍。”

  • 闹闹

    dǎ dǎ nào nào

    成语解释:指喧嚷地争吵和打架或用语言和行动来开玩笑。

    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九章:“另外人家的妇女就不受这种约束了,说说笑笑,打打闹闹,跟赶集上会一般。”

  • 破沙锅问到底

  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

    成语解释:问:同“璺”谐音;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。
    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觅巧了不可得,拙从何来?打破沙盆一问,狂子因此眼开,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,何况头上安头,屋下安屋,毕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

  • 退堂鼓

    dǎ tuì táng gǔ

    成语解释: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
    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将马来,回私宅去也。”

  • 狗欺主

    dǎ gǒu qī zhǔ

    成语解释:打狗也就是打击或欺侮其主人,打击或欺侮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一卷第七回:“俗话说,打狗欺主,太岳呀,我看你是成心要撕破脸皮与老夫作对了。”

  • 撮科

    cuō kē dǎ hò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插科打诨。戏曲、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南柯记・漫遣》:“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。一生浪荡,半世风流。但是晦气的人家,便请我撮科打哄;不管有趣的子弟,都与他钻懒帮闲。”

  • 一耙

    dào dǎ yī pá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;反咬对方一口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输了理可不输气,输了气也不输嘴。且翻打他一耙,倒问他!”

  • 乔装

    qiáo zhuāng dǎ bàn

    成语解释:乔:假;乔妆:改变服装、容颜。
    指用手段改变原来的面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自己却乔装打扮的,雇了一只小船,带了两个家丁,沿路私访而来。”

  • 情骂俏

    dǎ qíng mà qiào

    成语解释:情:风情;俏:俏皮;风趣。
    指用轻佻的语言、动作勾引挑逗。多指男女间调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9回:“齐巧这两天糖葫芦又没有去,王小四便打情骂俏起来。”

  • 老鼠过街,人人喊

    lǎo shǔ guò jiē , rén rén hǎn dǎ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害人的东西,大家一致痛恨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,‘老鼠过街,人人喊打’,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。”

  • 情卖笑

    dǎ qíng mài xiào

    成语解释:打情骂俏,指男女调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曹禺《日出》第三幕:“在地狱一般的宝和下处,充满着各种叫卖、喧嚣、女人诟骂、打情卖笑的声浪。”

  • 抱不平

    dǎ bào bù píng

    成语解释:在双方争执中;主动介入;帮助受到欺压的人;打击实施强暴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?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。”

  • 富济贫

    dǎ fù jì pín

    成语解释:打击豪绅、地主,贪官污吏,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打日本,反汉奸是天经地义啦,他们又打富济贫,这全对他的劲。”

  • 小算盘

    dǎ xiǎo suàn pán

    成语解释:在小处精打细算,斤斤计较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六十六回:“有些会打小算盘的人,譬如一向是孝敬一百两的如今只消一百块钱。”

  • 脚踢

    quán dǎ jiǎo tī

    成语解释:用拳打,用脚踢。形容痛打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一折:“我便拳撞脚踢,也不怕他不死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