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的成语(共222个)
半夜敲门不吃惊
成语解释: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,心里很踏实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:“日间不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。”
半夜敲门心不惊
成语解释: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,心里很踏实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:“日间不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。”
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
成语解释:鸣;鸟叫。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,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
急惊风撞着慢郎中
成语解释: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。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。
成语出处:《晚清文学丛钞・瞎编奇闻》第五回:“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,我家里死在床上,我如何等得急你呢?”
语不惊人死不休
成语解释:语:言语。
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。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
匕鬯无惊
成语解释:形容法纪严明,无所惊扰。同“匕鬯不惊”。
成语出处:黄远庸《弹劾案与新内阁》:“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,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。”
狗吠不惊
成语解释:吠:狗叫声。
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。形容社会太平安定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岑熙传》:“(熙)迁魏郡太守,……视事二年,舆人歌之曰:‘我有枳棘,岑君伐之;有蟊贼,岑君遏之;狗吠不惊,足下生氂。’”
惊肉生髀
成语解释:惊叹久处安逸,不能有所作为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备住荆州数年,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,见髀里肉生,慨然流涕。还坐,表怪问备,备曰:‘吾常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。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。日月若驰,老将至矣,而功业不建,是以悲耳。’”
惊恐万状
成语解释:万状:各种样子。
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。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。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状而莫支。”
惊喜若狂
成语解释:若:好像;狂:发狂。
既惊且喜;神态失常;像发了狂似的。形容惊喜到了极点。成语出处:清・和邦额《夜谭随录・护军女》:“少年得其应答,惊喜若狂。”
惊恐失色
成语解释:害怕得脸都变了色。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2章:“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,个个惊恐失色,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。”
令人吃惊
成语解释:让人感到惊讶。
成语出处:臧克家《以耳代目之类》:“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,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。”
惊起梁尘
成语解释: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七二引汉刘向《别录》:“汉兴以来,善歌者鲁人虞公,发声清哀,盖动梁尘。
”后因以“惊起梁尘”形容歌声高妙动人。成语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七二引汉・刘向《别录》:“汉兴以来,善歌者鲁人虞公,发声清哀,盖动梁尘。”
拍案惊奇
成语解释: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。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
成语出处:明末・凌濛初有拟话本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
惊惶失色
成语解释: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。
成语出处:元・孔齐《至正直记・罗太无高节》:“司徒称名大呼,以手触扃。从官偕至者,动以百骑,惊惶失色”